华信教育资源网
信息检索(第2版)
作   译   者:于光 出 版 日 期:2014-04-01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维   护   人:刘小琳 
书   代   号:G0228740 I S B N:9787121228742

图书简介:

本书详细论述了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检索理论和信息社会发展对大学生信息检索技能的需求;阐述了以提高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信息素质教育概念、内涵、作用和指标体系;介绍了信息资源类型及其特征,信息检索技能培养与信息检索系统基本原理;详细论述了基于信息计量学理论的科研活动和科技信息生产、交流与演变过程,科技文献信息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及其带来的启示等;阐释了引文索引理论的本质和应用价值,建立了实际引文分布模型,介绍了引文索引检索方法以及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评价功能;并通过各种信息检索系统实例讲解了常用数据库检索平台的检索方法,以及各种平台上的个性化服务功能和期刊在线投稿方法,概述了科学研究过程中文献信息研究方法。
您的专属联系人更多
配套资源 图书内容 样章/电子教材 图书评价
  • 配 套 资 源
    图书特别说明:

    本书资源

    本书暂无资源

    会员上传本书资源

  • 图 书 内 容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论述了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检索理论和信息社会发展对大学生信息检索技能的需求;阐述了以提高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信息素质教育概念、内涵、作用和指标体系;介绍了信息资源类型及其特征,信息检索技能培养与信息检索系统基本原理;详细论述了基于信息计量学理论的科研活动和科技信息生产、交流与演变过程,科技文献信息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及其带来的启示等;阐释了引文索引理论的本质和应用价值,建立了实际引文分布模型,介绍了引文索引检索方法以及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评价功能;并通过各种信息检索系统实例讲解了常用数据库检索平台的检索方法,以及各种平台上的个性化服务功能和期刊在线投稿方法,概述了科学研究过程中文献信息研究方法。

    图书详情

    ISBN:9787121228742
    开 本:16开
    页 数:508
    字 数:834

    本书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信息社会和信息素质教育	2
    1.1.1  信息社会和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	2
    1.1.2  信息素质与综合素质的关系	4
    1.1.3  信息素质教育和信息能力	5
    1.1.4  终身学习能力所需的信息素质	7
    1.2  信息与信息检索	8
    1.2.1  信息的概念	8
    1.2.2  信息需求	9
    1.2.3  信息检索	10
    1.3  科研活动和信息检索	10
    1.3.1  科研活动概述	10
    1.3.2  科研活动中的信息循环和信息检索	11
    1.3.3  信息检索的价值和地位	12
    本章小结	13
    思考题	13
    参考文献	13
    第2章  信息检索基础	15
    2.1  信息检索的原理	16
    2.1.1  信息检索的技术基础	16
    2.1.2  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	16
    2.2  信息资源的组织和存储	17
    2.2.1  文献信息的基本结构与描述	17
    2.2.2  信息的组织形式	19
    2.2.3  网络信息的组织	20
    2.2.4  信息资源的存储	23
    2.3  信息检索需求表达	24
    2.3.1  检索算符	24
    2.3.2  检索表达式构建	26
    2.4  信息检索技术	27
    2.4.1  信息检索的技术基础	27
    2.4.2  基本信息检索的技术	30
    2.4.3  智能信息检索的技术	31
    2.5  信息检索方法和步骤	32
    2.5.1  信息检索方法	32
    2.5.2  信息检索的步骤	32
    2.5.3  信息检索效果评价	33
    本章小结	34
    思考题	34
    参考文献	34
    第3章  文献信息资源 及其分布规律	37
    3.1  文献信息资源概述	38
    3.1.1  文献概述	38
    3.1.2  文献信息资源及其特点	40
    3.2  科技文献划分及其常用的10种类型	42
    3.2.1  科技文献类型划分概述	42
    3.2.2  科技图书	45
    3.2.3  科技期刊	47
    3.2.4  会议文献	49
    3.2.5  专利文献	51
    3.2.6  学位论文	52
    3.2.7  科技报告	54
    3.2.8  政府出版物	55
    3.2.9  标准文献	57
    3.2.10  科技档案	58
    3.2.11  产品样本	60
    3.3  文献信息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	61
    3.3.1  文献信息的增长规律及其数学描述	61
    3.3.2  科技文献老化及其数学描述	65
    3.3.3  文献信息的时间分布规律的启示	71
    3.4  文献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	73
    3.4.1  布拉德福文献分散定律	73
    3.4.2  科技文献集中—分散的案例	75
    3.4.3  布拉德福定律的应用	76
    3.5  网络科技文献类型及分布特点	77
    3.5.1  网络科技文献概述	77
    3.5.2  网络科技文献的类型	77
    3.5.3  网络科技文献的分布特点	78
    本章小结	79
    思考题	79
    参考文献	80
    第4章  中文信息检索系统	83
    4.1  中国知网信息检索系统	84
    4.1.1  数据库概述	84
    4.1.2  检索方法	84
    4.1.3  个人/机构数字图书馆	89
    4.2  万方数据库信息检索系统	90
    4.2.1  数据库概述	90
    4.2.2  检索方法	92
    4.3  中文期刊信息检索系统(重庆维普)	94
    4.3.1  数据库概述	94
    4.3.2  检索方法	95
    4.4  常用中文参考数据检索系统	98
    4.4.1  国研网参考信息检索	98
    4.4.2  中国资讯行——高校财经数据库	100
    4.4.3  中宏数据库参考信息检索	102
    4.5  综合中文信息检索平台	104
    4.5.1  CASHL(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104
    4.5.2  NST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107
    4.5.3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110
    4.6  学术资源发现系统	112
    4.6.1  学术资源发现系统简介	112
    4.6.2  超星中文学术资源发现平台及使用方法	113
    4.6.3  Sommon学术资源发现平台及使用方法	115
    4.7  CALIS文献共享平台	117
    4.7.1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	117
    4.7.2  CALIS联合目录公共检索系统(OPAC)	120
    4.7.3  CALIS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系统	124
    本章小结	126
    思考题	127
    参考文献	127
    第5章  文摘索引信息检索系统	129
    5.1  美国的《工程索引》	130
    5.1.1 《工程索引》的历史与现状	130
    5.1.2 《工程索引》网络版的主要功能	131
    5.1.3 《工程索引》对科研起到的作用	141
    5.2  英国的《科学文摘》	143
    5.2.1 《科学文摘》的历史与现状	143
    5.2.2 《科学文摘》网络版的主要功能	144
    5.2.3 《科学文摘》对科研起到的作用	149
    5.3  美国的《化学文摘》	150
    5.3.1 《化学文摘》的特点和发展	150
    5.3.2 《化学文摘》网络版的检索方法	152
    5.4  综合索引信息检索平台	154
    5.4.1  综合平台的优势	155
    5.4.2  Web of Knowledge平台简介	156
    5.4.3  Elsevier的Engineering Village 2平台简介	165
    5.4.4  ProQuest检索系统平台	169
    5.5  信息导航工具Scopus数据库	175
    5.5.1  Scopus内容简介	175
    5.5.2  Scopus数据库检索平台使用方法	176
    5.5.3  Scopus数据库对科研起到的作用	182
    本章小结	184
    思考题	184
    参考文献	184
    第6章  全文检索技术和全文检索系统	185
    6.1  Web全文检索技术	186
    6.1.1  全文检索概念	186
    6.1.2  信息预处理过程	186
    6.1.3  信息检索的程序	186
    6.1.4  全文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	188
    6.2  ScienceDirect数据库全文检索系统	188
    6.2.1  Elsevier的电子产品	188
    6.2.2  期刊的学科分类	189
    6.2.3  ScienceDirect检索方法	190
    6.2.4  ScienceDirect检索技巧	192
    6.2.5  ScienceDirect个性化服务	193
    6.2.6  在线投稿流程	194
    6.3  Wiley-Blackwell全文数据库	195
    6.3.1  Wiley-Blackwell电子产品	195
    6.3.2  Wiley-Blackwell检索方法	196
    6.3.3  Wiley-Blackwell检索技巧	197
    6.3.4  Wiley-Blackwell个性化服务	198
    6.4  SpringerLink全文数据库检索	198
    6.4.1  简介	198
    6.4.2  SpringerLink电子产品	199
    6.4.3  SpringerLink在线图书馆	201
    6.4.4  SpringerLink检索方法	202
    6.4.5  SpringerLink检索技巧	203
    6.4.6  SpringerLink个性化服务	203
    6.4.7  SpringerLink在线期刊投稿流程	204
    6.4.8  SpringerLink图书投稿	206
    6.5  EBSCOhost全文数据库	206
    6.5.1  简介	206
    6.5.2  EBSCO检索方法	207
    6.5.3  EBSCO检索技巧	210
    6.6  IEEE/IET Electronic Library全文数据库	211
    6.6.1  IEEE/IET Electronic Library全文数据库简介	211
    6.6.2  数据库浏览	211
    6.6.3  数据库检索	212
    6.6.4  IEEE Xplore平台的附加功能	212
    6.7  Emerald全文数据库	213
    6.7.1  Emerald全文数据库简介	213
    6.7.2  Emerald数据库平台检索功能简介	214
    6.8  其他电子期刊全文检索系统	217
    6.8.1  Science周刊和科学在线	217
    6.8.2  Nature和Nature China	219
    6.8.3  OUP电子期刊检索	220
    6.8.4  IOS Press电子期刊检索	223
    6.8.5  CUP电子期刊检索	224
    本章小结	226
    思考题	226
    参考文献	226
    第7章  引文检索方法和评价功能	227
    7.1  引文和引文测度指标	228
    7.1.1  引文	228
    7.1.2  引文测度指标	228
    7.2  实际引用过程的数学模型	230
    7.2.1  引用过程的出版延时效应	230
    7.2.2  实际引用过程的传递函数模型	230
    7.2.3  引文年龄分布函数的解析表达式	232
    7.2.4  引文年龄分布模型的比较分析	234
    7.3  引文索引法	238
    7.3.1  引文索引法的概念和发展	238
    7.3.2  引文索引法应用原理和方法	238
    7.3.3  作为检索工具的引文索引	238
    7.4 《科学引文索引》(SCI)	240
    7.4.1  ISI简介	240
    7.4.2  科学引文索引简介	241
    7.4.3  SCI的局限性和科学利用	242
    7.5  ISI Web of Science(SCI网络版)	243
    7.5.1  ISI Web of Knowledge平台简介——学术信息资源整合体系	243
    7.5.2  Web of Science检索方式	244
    7.5.3  检索结果处理	248
    7.5.4  Web of Science的检索方法	250
    7.5.5  Web of Science的检索实例分析	251
    7.6  引文分析法的应用	254
    7.6.1  作为科学管理的工具	254
    7.6.2  作为科学史的研究方法	258
    7.6.3  用于科学知识结构图谱和学科发展预测	259
    7.7  JCR(期刊引证报告)——科学期刊评价工具	259
    7.7.1  JCR简介	259
    7.7.2  JCR评价指标体系	260
    7.7.3  JCR数据库的作用	261
    7.8  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	261
    7.8.1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简介	262
    7.8.2  基本科学指标评价功能	262
    7.8.3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使用方法	263
    7.8.4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实例分析	267
    本章小结	271
    思考题	271
    参考文献	271
    第8章  专业学/协会信息检索平台	275
    8.1  专业学/协会信息及其检索平台概述	276
    8.2  美国物理联合会/美国物理协会信息检索	276
    8.2.1  美国物理联合会简介	276
    8.2.2  美国物理协会简介	277
    8.2.3  Scitation平台介绍	278
    8.3  美国化学协会数据库	281
    8.3.1  美国化学协会(ACS)数据库简介	281
    8.3.2  ACS平台浏览与检索	281
    8.3.3  ACS平台的主要特色	282
    8.4  美国计算机协会数据库	283
    8.4.1  美国计算机协会(ACM)数据库简介	283
    8.4.2  ACM的检索	283
    8.5  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数据库	284
    8.5.1  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数据库简介	284
    8.5.2  ASCE的浏览	285
    8.5.3  ASCE的检索	286
    8.6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数据库	288
    8.6.1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数据库简介	288
    8.6.2  ASME的浏览	288
    8.6.3  ASME的检索	290
    8.6.4  个性化服务	292
    8.7  美国航空航天学会数据库	292
    8.7.1  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数据库简介	292
    8.7.2  美国航空航天学会数据库的收录范围	293
    8.7.3  AIAA的浏览与检索	294
    8.8  美国其他学/协会数据库	295
    8.8.1  美国光学学会(OSA)电子期刊	295
    8.8.2  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SIAM)	295
    8.8.3  美国生态学会网络版期刊(ESA Online Journals)	295
    8.8.4  美国运筹学和管理学研究协会网络版期刊(INFORMS Online Journals)	295
    8.8.5  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数据库	296
    8.9  英国学/协会数据库	297
    8.9.1  英国物理学会(IOP)电子期刊	297
    8.9.2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电子期刊	297
    8.9.3  英国机械工程师协会(IMechE)电子期刊	297
    8.10  其他专业学/协会数据库简介	297
    8.10.1  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网络版期刊(NRC Online Journals)	297
    8.10.2  欧洲学/协会(ALJC)电子期刊库	298
    本章小结	298
    思考题	298
    参考文献	298
    第9章  电子图书信息检索系统	299
    9.1  电子图书概述	300
    9.2  中文电子图书及其检索系统	300
    9.2.1  超星数字图书馆	300
    9.2.2  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	304
    9.2.3  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	305
    9.2.4  CADAL百万册书数字图书馆	308
    9.3  外文电子图书检索系统	312
    9.3.1  Ebrary电子图书检索系统	312
    9.3.2  EBSCO电子图书检索系统	314
    9.3.3  不列颠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检索系统	315
    9.3.4  Springer电子图书检索系统	317
    9.3.5  John Wiley电子图书检索系统	320
    9.3.6  KingBook金图电子图书检索系统	321
    9.3.7  MyiLibrary电子图书检索系统	324
    9.4  读秀电子图书共享检索平台	326
    9.4.1  简介	326
    9.4.2  读秀电子图书共享检索平台	326
    9.4.3  检索方式	327
    9.5  Google电子图书资源	327
    9.5.1  简介	327
    9.5.2  Google电子图书检索方式	328
    9.5.3  Google电子图书下载方法	329
    本章小结	330
    思考题	330
    参考文献	330
    第10章  特种文献信息检索系统	331
    10.1  学位论文检索系统	332
    10.1.1  概述	332
    10.1.2  学位论文的结构、写作及资料收集	332
    10.1.3  中文学位论文检索系统	336
    10.1.4  外文学位论文检索系统	340
    10.2  会议论文检索系统	343
    10.2.1  概述	343
    10.2.2  网上会议信息检索	344
    10.2.3  会议论文文摘检索系统(EI、Scopus、WOS-ISTP)	347
    10.2.4  中文会议论文全文检索系统	350
    10.2.5  外文会议论文全文检索系统	350
    10.3  科技报告检索系统	352
    10.3.1  科技报告概述	352
    10.3.2  美国政府报告检索系统	353
    10.3.3  网上科技报告资源检索系统	355
    10.4  标准文献信息检索	358
    10.4.1  标准文献概述	358
    10.4.2  中文标准文献的检索系统	360
    10.4.3  外文标准文献的检索系统	362
    10.5  年鉴信息检索系统	363
    10.5.1  年鉴概述	363
    10.5.2  我国年鉴发展情况	364
    10.5.3  网上的年鉴检索系统	364
    本章小结	365
    思考题	365
    参考文献	365
    第11章  专利文献信息检索系统	367
    11.1  专利信息概述	368
    11.1.1  知识产权的基础知识	368
    11.1.2  专利的基础知识	368
    11.1.3  专利文献的基础知识	371
    11.2  专利申请的基本知识	380
    11.2.1  专利的申请程序	380
    11.2.2  专利的审批程序	382
    11.2.3  专利申请的代理机构	385
    11.3  中国专利信息检索系统	386
    11.3.1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	386
    11.3.2  中国专利信息中心检索系统	388
    11.3.3  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知网版和万方数据)	390
    11.4  德温特专利信息检索系统	391
    11.4.1  德温特专利信息检索系统(DII)简介	391
    11.4.2  DII系统的检索方法	392
    11.4.3  DII系统的专利引文分析方法	395
    11.5  国外专利检索系统	398
    11.5.1  美国专利检索系统	398
    11.5.2  加拿大专利检索系统	401
    11.5.3  欧洲专利检索系统	405
    本章小结	408
    思考题	409
    参考文献	409
    第12章  网络搜索引擎技术和网络信息的利用	411
    12.1  互联网发展和搜索引擎技术	412
    12.1.1  互联网发展	412
    12.1.2  搜索引擎的产生和类型	412
    12.1.3  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414
    12.1.4  搜索引擎的核心技术	414
    12.1.5  搜索引擎的检索方法和技巧	415
    12.2  Google 搜索技术	417
    12.2.1  Google的搜索功能	418
    12.2.2  Google学术搜索	420
    12.3  百度搜索技术	421
    12.3.1  百度检索的基本功能	422
    12.3.2  百度文库资源	424
    12.3.3  百度百科	424
    12.4  Scirus搜索	424
    12.5  网上图书馆信息资源	426
    12.5.1  图书馆网站的功能和类型	426
    12.5.2  网上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	427
    12.5.3  数字图书馆	430
    12.6  各种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和利用	432
    12.6.1  网上开放存取信息(Open Access)	432
    12.6.2  网上电子报纸信息	434
    12.6.3  网上高等学校信息资源	436
    12.6.4  网上人物、机构信息资源	441
    本章小结	443
    思考题	443
    参考文献	444
    第13章  文献信息综合利用方法	445
    13.1  文献信息研究方法概述	446
    13.1.1  文献信息研究方法的概念	446
    13.1.2  文献信息研究的功能及任务	446
    13.2  信息研究方法的基本程序	447
    13.2.1  文献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447
    13.2.2  文献信息的选择方法	449
    13.2.3  文献的阅读方法	449
    13.2.4  文献信息的综述方法	450
    13.3  科技论文的撰写方法	452
    13.3.1  科技论文的概念和分类	452
    13.3.2  科技论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454
    13.3.3  科技论文的撰写格式	456
    13.3.4  有关科技论文规范表达的几个重要问题	464
    13.4  参考文献的管理	467
    13.4.1  文献管理方法	467
    13.4.2  文献管理软件	467
    13.5  常用投稿网址	477
    13.5.1  投稿论坛	477
    13.5.2  在线投稿网站	479
    13.5.3  国际会议网站	480
    本章小结	482
    思考题	482
    参考文献	482
    展开

    前     言

    第2版序言
    在移动计算、物联网、云计算等一系列新兴技术的支撑下,网络生活、社交媒体、协同创造、虚拟服务等新型应用模式持续拓展着人类创造和利用信息的范围和形式。这些日新月异的新兴技术与应用模式的涌现,使得全球数据量呈现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态势。同时,数据复杂性也急剧增加,其多样性(多源、异构、多模态和富媒体等)、低价值密度(信息不相关性和高“提纯”难度等)、实时性(流信息和连续商务等)特征日益显著。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领域,成为国家宏观调控和治理,以及社会各行各业管理和技术应用的基础和要素。
    大数据时代的管理喻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概括,即“三个融合”和“三新”。“三个融合”指IT融合(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业务的密不可分性)、内外融合(企业外部数据与内部数据整合的重要性)和价值融合(企业“造”与“用”价值创造的模式创新性)。这三个融合意味着:① 越来越多的传统管理和决策成为基于数据分析的管理和决策(如数字化生存、数据运营、深度业务分析(Business Analytics,BA)核心能力等);② 用户/公众创造内容(UGC/PGC)(如评论、口碑、商誉、舆情和社会网络等)成为企业活动的重要关注点;③ 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日益体现出 “无形围绕有形”的互动(如“服务围绕产品”的业务拓展方式等)。而“三新”则指大数据时代催生的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人群。这意味着:① 现有企业需要升级转型(如数据驱动的精益管理和模式创新等);② 新兴业态在诞生和发展(如赛博空间生活和众包等);③ 信息社会中“移民”和“原住民”的多样化生存(如新型客户关系、新式企业文化和新颖行为特点等)。大数据时代管理喻意的上述两个方面反映了大数据时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变化特征,其中前者主要体现管理领域和视角上的变化,后者则主要体现管理主体和方式上的变化。
    在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背景下,展望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未来,信息技术应用将持续呈现出在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云平台和大数据分析、新兴电子商务应用、企业信息化新拓展、绿色信息化路径等领域的主流现象和发展趋势,也为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在新形势下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作为一个快速更迭、动态演进的学科专业,必须以综合的视角和发展的眼光不断对自身进行调整和丰富,以适应新时代前进的步伐。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系列教材的第2版修订,就是希望通过更为系统化的逻辑体系和更具前瞻性的内容组织,帮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相关领域的学生以及实践者更好地理解现代信息系统在“造”(技术)和“用”(管理)维度上的分野和统一,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特别包括企业进行数据运营、利用深度业务分析(BA)构建核心竞争能力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本次对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系列教材的修订,在基本保留第1版主要内容的框架基础上,仍然强调把握领域知识的“基础、主流与发展”的关系,并体现“管理与技术并重”的领域特征。同时,在整个系列和相关教材内容中,从领域发展与知识点的角度,以不同程度和形式反映新技术时代的特点(如云计算和大数据这一新型计算模式)、IT应用特征(如移动性、虚拟性、个性化、社会性和极端数据)、信息化拓展(如两化深度融合和企业外部数据分析)、新兴电子商务应用(如移动商务、社会化商务和O2O)、搜索方法与服务(如关键词搜索与营销、信息检索与匹配)、IT战略与管理(如服务管理、伙伴管理、业务安全管理和连续商务管理)等。我们希望通过系列教材专业编委会的共同努力,第2版系列教材能够成为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与相关专业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学习材料,成为大数据环境下从业人员及管理者的有益参考资料。
    本系列教材的编写和修订工作得到了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在此,我们感谢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及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系列教材编委会专家们对教材体系设计的指导和建议,感谢教材编写者在时间和精力上的大量投入以及所在单位给予的大力支持,感谢参与本系列教材研讨和编审的各位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同时,我们对电子工业出版社在本系列教材整个出版过程中所做的努力深表谢意!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第2版系列教材在内容上肯定存在不足和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专业系列教材编委会   
    2013年12月于北京   
    
    
    第2版前言
    自21世纪以来,电子信息资源发展迅速,检索技术、信息资源种类和检索平台日新月异,从而需要不断地更新信息检索课教材。同时,在信息爆炸、知识不断推陈出新的知识社会,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能力是人们打造其核心竞争能力的法宝之一,而人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获取能力。互联网的商业化应用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信息生产能力的同时,大大扩展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信息检索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信息技能之一。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有着巨大需求,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其中包括敏锐的信息意识、较强的信息能力和高尚的信息道德。加强大学生在获取信息的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对高校高素质科研人才培养有着积极意义。
    本教材是“信息化与信息社会”系列丛书之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系列教材中的一部。根据编委会的要求,要突出教材体系的整体性和开放性,一方面考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教学需要,另一方面兼顾理工科大学生和研究生的需求,注意知识的关联性、名词术语的统一,并与国际接轨。本教材是在原教材(《科技信息资源与网络检索》)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修改和内容的提升而成的。原教材是哈尔滨工业大学部分院系本科生计划内课程(科技文献检索)、全校本科生、研究生重要选修课程(科技情报检索)的使用教材,远程教育学院学生的使用教材,是黑龙江省部分高校首选教学参考书。本教材具有以下特色。
    (1)该教材内容涉及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信息素质教育基础、信息检索技术和网络环境下信息获取和分析技能等方面。信息检索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交给科研人员开启信息知识宝库的一把钥匙,与大学人才整体素质培养密切相关。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及文字处理的基本技能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教育知识、计算机能力和外语水平;还要求教师必须及时学习和了解科技发展动态,并且具备丰富的信息检索和服务的实际经验,从而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信息资源快速发展的需要。
    (2)本教材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内容上,将信息计量学理论与信息检索理论相融合,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文献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理论知识,更有效地进行科学研究中的信息检索、获取和引用等工作。内容包括文献信息的时间分布规律(文献信息的产生、增长、老化等分布理论)及其对信息检索的指导作用和意义;文献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布拉德福定律、齐普夫词频定律、核心期刊概念等)及其对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启示;引文索引理论和分析方法、科学计量学评价理论及其应用等,对提高学生信息检索技能和科技信息利用技能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
    (3)在教材的整体知识结构上的设计思路融合了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系列教材编委会专家们的建议,在原来基础上,加强了现代信息检索技术的内容,在章节安排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展开,从信息检索的基础理论知识到到文摘索引检索技术,再从全文检索技术到网络搜索引擎技术,使学生全面地掌握信息检索的理论和技巧,同时结合各种信息资源检索系统的使用方法,熟练地掌握各种信息资源的检索技术和全文获取的技巧,从而能全面提高信息获取的能力,对信息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在应用知识的内容编写上,引入文献信息研究及其综合利用的内容,在前面掌握了信息检索和信息计量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文献研究方法、基本程序,包括文献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方法、文献信息的选择、综述和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同时还懂得如何高效率地利用信息;本教材还编排了科技论文的撰写方法的内容,包括科技论文的概念和分类、科技论文的特点、撰写格式等。
    本教材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于光教授担任主编,图书馆信息咨询部承担过信息检索课教学工作的11位教师参加了编写工作。本教材的结构设计和最后统稿由于光负责。全书共分13章,参与再版教材各章节编写的人员及其分工如下:第1章和第2章由王晓丹编写,第7章由于光编写。第3章由耿小兵编写,第4章由初源莉编写,第5章由王菁编写,第6章由曹军编写,第8章由田永梅编写,第9章由宁岩编写,第10章由孙庆丽编写,第11章由钮文艳编写,第12章由季莹编写,第13章由李莘编写。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存储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产生之快、传播之广、数量之多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现在面临的问题和困惑不是资料和信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但真正有价值的似乎又不多。因此,如何将越来越多的数据库和互联网上浩如烟海的信息和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去粗取精、优化整合后奉献给广大学生和科研人员,才是本教材编者的初衷和希望。互联网的商业化应用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信息生产能力的同时,大大扩展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要学习科学知识、要进行科学研究,就必须熟练掌握在网络环境下获取各种信息的技能,并具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自我服务技能。希望本书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理工科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有所帮助。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编写者参阅了大量的参考文献和网络信息,并尽可能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在此对这些专家表示深深的谢意。由于有些网络信息的标注模糊不好分辨,难免在标注中有不妥和遗漏现象,对此表示歉意。由于编者能力和水平有限,书中的谬误和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3年9月
    展开

    作者简介

    本书暂无作者简介
  • 样 章 试 读
    本书暂无样章试读!
  • 图 书 评 价 我要评论
华信教育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