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信教育资源网
商务智能原理与方法(第2版)
作   译   者:陈国青,卫强,张瑾 出 版 日 期:2014-08-01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维   护   人:刘小琳 
书   代   号:G0239790 I S B N:9787121239793

图书简介:

商务智能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潜在、新颖和有用的知识,体现了信息技术融合背景下进行精益化管理和科学化决策的能力。本书从商务角度入手,以基础篇、方法篇、专题篇三大板块的形式,较全面地涵盖了商务智能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等内容;融入了若干前沿成果和最新应用;同时结合经济和管理实例,说明如何通过商务智能方法进行大数据分析,利用企业内外部数据资源优化企业经营,从而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您的专属联系人更多
配套资源 图书内容 样章/电子教材 图书评价
  • 配 套 资 源

    本书资源

    本书暂无资源

    会员上传本书资源

  • 图 书 内 容

    内容简介

    商务智能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潜在、新颖和有用的知识,体现了信息技术融合背景下进行精益化管理和科学化决策的能力。 本书从商务角度入手,以基础篇、方法篇、专题篇三大板块的形式,较全面地涵盖了商务智能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等内容;融入了若干前沿成果和最新应用;同时结合经济和管理实例,说明如何通过商务智能方法进行大数据分析,利用企业内外部数据资源优化企业经营,从而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图书详情

    ISBN:9787121239793
    开 本:16开
    页 数:396
    字 数:634

    本书目录

    基  础  篇
    
    第1章  引言	
    1.1  商务智能简介	
    1.2  商务智能与信息社会	
    1.2.1  商务智能是信息社会的产物	
    1.2.2  商务智能是信息社会繁荣的推动力	
    1.3  商务智能与企业管理	
    1.3.1  商务智能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3.2  商务智能协助企业管理的方式	
    1.3.3  商务智能的商业价值	
    1.4  商务智能与数据挖掘	
    1.4.1  数据挖掘的概念	
    1.4.2  数据挖掘的特点	
    1.5  商务智能与新技术融合	
    1.6  小结	
    思考练习题	
    第2章  商务智能应用	
    2.1  制造领域应用	
    2.2  金融领域应用	
    2.3  电信领域应用	
    2.4  生物与医药领域应用	
    2.5  零售与营销领域应用	
    2.6  移动商务应用	
    2.7  社会化商务应用	
    2.8  商务智能系统与产品	
    2.8.1  商务智能解决方案的系统结构	
    2.8.2  商务智能系统产品	
    2.9  小结	
    思考练习题	
    第3章  商务智能过程	
    3.1  数据库与事务处理	
    3.1.1  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	
    3.1.2  在线事务处理	
    3.2  数据仓库与在线分析处理	
    3.2.1  从事务处理到分析处理	
    3.2.2  数据仓库	
    3.3  知识发现与可持续竞争优势	
    3.3.1  OLAP与知识发现	
    3.3.2  企业外部大数据分析	
    3.3.3  使用数据挖掘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3.4  小结	
    思考练习题	
    第4章  数据仓库	
    4.1  数据处理技术演进	
    4.2  数据仓库过程与体系结构	
    4.3  数据集成、提取与转换	
    4.3.1  数据提取	
    4.3.2  数据转换	
    4.3.3  数据加载	
    4.3.4  ETL设计与开发	
    4.4  数据仓库开发、管理与安全	
    4.4.1  数据仓库开发模式	
    4.4.2  数据仓库设计	
    4.4.3  数据仓库的数据模型	
    4.4.4  元数据	
    4.4.5  数据仓库的安全	
    4.5  云数据平台	
    4.5.1  云数据平台的概念	
    4.5.2  云数据平台与BI	
    4.6  小结	
    思考练习题	
    第5章  构建商务智能环境	
    5.1  商务智能环境	
    5.1.1  确定什么数据可用的能力	
    5.1.2  对数据挖掘的能力	
    5.1.3  用户与系统交互的能力	
    5.2  商务智能组织	
    5.2.1  外包商务智能	
    5.2.2  内给商务智能	
    5.2.3  商务智能组织成员	
    5.3  商务智能基础设施	
    5.4  商务智能系统软件	
    5.5  小结	
    思考练习题	
    
    方  法  篇
    
    第6章  关联规则	
    6.1  关联规则简介	
    6.2  关联规则挖掘方法	
    6.3  关联规则兴趣性	
    6.4  关联规则知识形式扩展	
    6.4.1  广义关联规则	
    6.4.2  数量关联规则	
    6.5  简单关联规则	
    6.6  小结	
    思考练习题	
    第7章  分类分析	
    7.1  分类分析简介	
    7.2  决策树分类	
    7.2.1  决策树构建	
    7.2.2  决策树剪枝	
    7.3  贝叶斯分类	
    7.3.1  贝叶斯定理	
    7.3.2  简单贝叶斯分类器	
    7.3.3  贝叶斯信念网络	
    7.4  其他分类方法	
    7.4.1  神经元网络分类	
    7.4.2  支持向量机分类	
    7.4.3  懒惰型分类器	
    7.5  分类准确率	
    7.5.1  分类准确率比较与评估	
    7.5.2  提高分类器的准确率	
    7.6  小结	
    思考练习题	
    第8章  聚类分析	
    8.1  聚类分析简介	
    8.2  相似度及距离测度	
    8.3  聚类分析方法	
    8.3.1  划分方法	
    8.3.2  层次方法	
    8.3.3  基于密度的方法	
    8.3.4  基于网格的方法	
    8.3.5  基于模型的方法	
    8.4  k-means方法	
    8.5  DBSCAN方法	
    8.6  小结	
    思考练习题	
    第9章  信息搜索服务	
    9.1  信息搜索的基本概念	
    9.2  信息搜索模型	
    9.2.1  布尔模型	
    9.2.2  空间向量模型	
    9.3  信息搜索测度	
    9.4  文本预处理	
    9.5  搜索索引	
    9.5.1  倒排索引搜索	
    9.5.2  倒排索引的建立	
    9.6  搜索结果排序	
    9.7  小结	
    思考练习题	
    第10章  社会网络分析	
    10.1  社会网络的中心性	
    10.1.1  度中心性	
    10.1.2  贴近中心性	
    10.1.3  中介中心性	
    10.2  社会网络的权威	
    10.2.1  度权威	
    10.2.2  邻近权威	
    10.2.3  等级权威	
    10.3  引用社会网络	
    10.3.1  同引分析	
    10.3.2  引文耦合	
    10.4  社会网络的链接分析	
    10.4.1  PageRank算法	
    10.4.2  HITS算法	
    10.5  社会网络中的社区	
    10.6  小结	
    思考练习题	
    第11章  概念描述	
    11.1  概念描述简介	
    11.2  描述统计学的方法	
    11.3  数据归纳	
    11.3.1  属性概化	
    11.3.2  属性消减	
    11.3.3  数据表示	
    11.4  数据对比	
    11.4.1  数据对比方法	
    11.4.2  数据对比表示	
    11.5  小结	
    思考练习题	
    第12章  数据预处理	
    12.1  数据预处理简介	
    12.1.1  数据预处理的原因	
    12.1.2  数据预处理的目的	
    12.1.3  数据预处理的方法	
    12.2  数据清洗	
    12.2.1  缺失数据处理	
    12.2.2  噪声数据处理	
    12.3  数据集成与规范	
    12.3.1  数据集成处理	
    12.3.2  数据规范化处理	
    12.4  数据消减	
    12.4.1  清除冗余数据	
    12.4.2  采样	
    12.4.3  数据立方合计	
    12.4.4  属性选取与生成	
    12.4.5  数据压缩	
    12.4.6  离散化与概念分层方法	
    12.5  小结	
    思考练习题	
    
    专  题  篇
    
    第13章  信息提取与推荐	
    13.1  信息提取与推荐问题概述	
    13.2  代表性信息提取方法	
    13.2.1  网络文本的代表性评估测度	
    13.2.2  网络文本的代表性信息提取方法	
    13.2.3  在线产品评论的代表性信息提取	
    13.3  信息推荐方法	
    13.3.1  推荐系统概述	
    13.3.2  两种协同过滤推荐方法	
    13.3.3  推荐系统评测指标	
    13.3.4  消费者信息搜索过程中的推荐	
    13.4  小结	
    思考练习题	
    第14章  时态模式	
    14.1  时态数据类型与模式	
    14.2  时态关联规则	
    14.3  序列相似性	
    14.3.1  距离测度法	
    14.3.2  模式匹配法	
    14.4  时态关系模式	
    14.5  时态数据的表达与转换	
    14.6  小结	
    思考练习题	
    第15章  关联分类	
    15.1  生成分类关联规则	
    15.2  分类关联规则剪枝	
    15.2.1  后剪枝方式	
    15.2.2  先剪枝方式	
    15.3  构建分类器	
    15.3.1  单一规则分类器
    15.3.2  多规则分类器	
    15.4  混合型关联分类	
    15.5  GARC方法解析	
    15.5.1  GARC思路与算法框架	
    15.5.2  数据实验与方法比较	
    15.6  小结	
    思考练习题	
    第16章  不确定性知识发现	
    16.1  不确定性信息表达	
    16.2  分区中的边界问题	
    16.3  数据间的部分隶属性	
    16.4  不完整数据依赖	
    16.5  小结	
    思考练习题	
    第17章  复杂类型数据的挖掘	
    17.1  复杂类型数据	
    17.2  多维分析和描述性挖掘	
    17.3  空间数据挖掘	
    17.4  多媒体数据挖掘	
    17.5  Web挖掘	
    17.6  小结	
    思考练习题	
    第18章  商务智能的经济社会影响与发展	
    18.1  商务智能的经济社会影响	
    18.1.1 “长尾”与“利基”市场	
    18.1.2  大数据与新兴电子商务	
    18.1.3  隐私与安全	
    18.2  商务智能的发展趋势	
    18.2.1  移动商务智能	
    18.2.2  社会化商务智能	
    18.2.3  实时商务智能	
    18.2.4  商务智能的技术标准	
    18.3  小结	
    思考练习题	
    参考文献	
    索引词检索目录
    展开

    前     言

    第2版总序
    
    信息化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信息技术对提升工业技术水平、创新产业形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作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决策咨询机构,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要求,就我国信息化发展中的前瞻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信息化所具有的知识密集的特点,决定了人力资本将成为国家在信息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大量培养符合中国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一个紧迫需求,也是我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在信息时代参与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关键。2006年5月,我国公布《2006—201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造就信息化人才队伍”是国家信息化推进的重点任务之一,并要求构建以学校教育为基础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促进上述目标的实现,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致力于通过讲座、论坛、出版等各种方式推动信息化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2007年,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联合教育部、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成立了“信息化与信息社会”系列丛书编委会,共同推动“信息化与信息社会”系列丛书的组织编写工作。编写该系列丛书的目的是,力图结合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和需求,针对国家信息化人才教育和培养工作,有效梳理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通过高校教师、信息化专家、学者与政府官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借鉴,充实我国信息化实践中的成功案例,进一步完善我国信息化教学的框架体系,提高我国信息化图书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毫无疑问,从国家信息化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项带有全局性、前瞻性和基础性的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国家的信息化人才教育和培养工作,加强我国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考虑到当时国家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各个专业和不同教育层次(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的需要,以及教材开发的难度和编写进度时间等问题,“信息化与信息社会”系列丛书编委会采取了集中全国优秀学者和教师,分期分批出版高质量的信息化教育丛书的方式,结合高校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在“十一五”期间,先后组织出版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三套本科专业高等学校系列教材,受到高校相关学科专业师生的热烈欢迎,并得到业内专家与教师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评价。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上述专业的教育面临着持续更新、不断完善的迫切要求,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及应用变迁也不断对新时期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为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三个专业教育需以综合的视角和发展的眼光不断对自身进行调整和丰富,已出版的教材内容也需及时进行更新和调整,以满足需求。
    这次,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三套系列教材的修订是在涵盖第1版主题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更新和调整。我们希望在内容构成上,既保持原第1版教材基础的经典内容,又要介绍主流的知识、方法和工具,以及最新的发展趋势,同时增加部分案例或实例,使每一本教材都有明确的定位,分别体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三个专业领域的特征,并在结合我国信息化发展实际特点的同时,选择性地吸收国际上相关教材的成熟内容。
    对于这次三套系列教材(以下简称系列教材)的修订,我们仍提出了基本要求,包括信息化的基本概念一定要准确、清晰,既要符合中国国情,又要与国际接轨;教材内容既要符合本科生课程设置的要求,又要紧跟技术发展的前沿,及时地把新技术、新趋势、新成果反映在教材中;教材还必须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注意选取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案例和信息技术产品的应用实例,突出案例教学,力求生动活泼,达到帮助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等等。
    为力争修订教材达到我们一贯秉承的精品要求,“信息化与信息社会”系列丛书编委会采用了多种手段和措施保证系列教材的质量。首先,在确定每本教材的第一作者的过程中引入了竞争机制,通过广泛征集、自我推荐和网上公示等形式,吸收优秀教师、企业人才和知名专家参与写作;其次,将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有关专家纳入各个专业编委会中,通过召开研讨会和广泛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吸纳国家信息化一线专家、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再次,要求各专业编委会对教材大纲、内容等进行严格的审核,并对每本教材配有一至两位审稿专家。
    我们衷心期望,系列教材的修订能对我国信息化相应专业领域的教育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对推动我国信息化的人才培养有所贡献。同时,我们也借系列教材修订出版的机会,向所有为系列教材的组织、构思、写作、审核、编辑和出版等做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教师和工作人员表达我们最真诚的谢意!
    应该看到,组织高校教师、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及出版部门共同合作,编写尚处于发展动态之中的新兴学科的高等学校教材,有待继续尝试和不断总结经验,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问题。我们衷心希望使用该系列教材的教师和学生能够不吝赐教,帮助我们不断地提高系列教材的质量。
    
    曲维枝   
    2013年11月1日
    
    
    第2版序言
    在移动计算、物联网、云计算等一系列新兴技术的支撑下,网络生活、社交媒体、协同创造、虚拟服务等新型应用模式持续拓展着人类创造和利用信息的范围与形式。这些日新月异的新兴技术与应用模式的涌现,使得全球数据量呈现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态势。同时,数据复杂性也急剧增加,其多样性(多源、异构、多模态和富媒体等)、低价值密度(信息不相关性和高“提纯”难度等)、实时性(流信息和连续商务等)特征日益显著。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领域,成为国家宏观调控和治理,社会各行各业管理和技术应用的基础和要素。
    大数据时代的管理喻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概括,即“三个融合”和“三新”。“三个融合”指IT融合(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及企业业务的密不可分性)、内外融合(企业外部数据与内部数据整合的重要性)和价值融合(企业“造”与“用”价值创造的模式创新性)。这三个融合意味着:①越来越多的传统管理和决策成为基于数据分析的管理和决策(如数字化生存、数据运营、深度业务分析(Business Analytics,BA)核心能力等);②用户/公众创造内容(UGC/PGC)(如评论、口碑、商誉、舆情和社会网络等)成为企业活动的重要关注点;③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日益体现出“无形围绕有形”的互动(如“服务围绕产品”的业务拓展方式等)。而“三新”则指大数据时代催生的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人群。这意味着:①现有企业需要升级转型(如数据驱动的精益管理和模式创新等);②新兴业态在诞生和发展(如赛博空间生活和众包等);③信息社会中“移民”和“原住民”的多样化生存(如新型客户关系、新式企业文化和新颖行为特点等)。大数据时代管理喻意的上述两个方面反映了大数据时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变化特征,其中前者主要体现管理领域和视角上的变化,后者则主要体现管理主体和方式上的变化。
    在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背景下,展望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未来,信息技术应用将持续呈现出在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云平台和大数据分析、新兴电子商务应用、企业信息化新拓展、绿色信息化路径等领域的主流现象和发展趋势,也为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在新形势下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作为一个快速更迭、动态演进的学科专业,必须以综合的视角和发展的眼光不断对自身进行调整和丰富,以适应新时代前进的步伐。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系列教材的第2版修订,就是希望通过更为系统化的逻辑体系和更具前瞻性的内容组织,帮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相关领域的学生及实践者更好地理解现代信息系统在“造”(技术)和“用”(管理)维度上的分野和统一,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特别包括企业进行数据运营、利用深度业务分析(BA)构建核心竞争能力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本次对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系列教材的修订,在基本保留第1版主要内容的框架基础上,仍然强调把握领域知识的“基础、主流与发展”的关系,并体现“管理与技术并重”的领域特征。同时,在整个系列和相关教材内容中,从领域发展与知识点的角度,以不同程度和形式反映新技术时代的特点(如云计算和大数据这一新型计算模式)、IT应用特征(如移动性、虚拟性、个性化、社会性和极端数据)、信息化拓展(如两化深度融合和企业外部数据分析)、新兴电子商务应用(如移动商务、社会化商务和O2O)、搜索方法与服务(如关键词搜索与营销、信息检索与匹配)、IT战略与管理(如服务管理、伙伴管理、业务安全管理和连续商务管理)等。我们希望通过系列教材专业编委会的共同努力,第2版系列教材能够成为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循序渐进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学习材料,成为大数据环境下从业人员及管理者的有益参考资料。
    本系列教材的编写和修订得到了多方面的帮助与支持。在此,我们感谢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及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列教材编委会专家们对教材体系设计的指导和建议,感谢教材编写者在时间和精力上的大量投入及所在单位给予的大力支持,感谢参与本系列教材研讨和编审的各位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同时,我们对电子工业出版社在本系列教材整个出版过程中所做的努力深表谢意!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第2版系列教材在内容上肯定存在不足和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专业系列教材编委会    
    2013年12月于北京   
    
    
    第2版前言
    
    以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代表的应用给新技术的时代沿革带来了一波大的冲击,产生了计算范式(paradigm of computing)的变化。这种变化总括起来,有下列两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
    (1)外部性。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分别强调与物体、虚拟资源和外部数据的互联,扩展了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的传统视野在人际间、现实资源和内部数据上的疆界。这种外部性使得人—物信息交换、虚拟资源配置、内外部数据融合成为新的应用视野和计算范式特征。
    (2)集中式。无处不在的探测感应装置、计算机网络、移动终端、云服务、社会化媒体、数字化生活使得数字世界和计算能力处于物理上高度分散和分布式状态。另一方面,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又强调信息整合、数据平台和全局视图。所以,与传统集中式计算范式不同,此时呈现出一种新型集中式计算范式,具有物理上分散、逻辑上集中的特征。
    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商务智能(BI, Business Intelligence)在过去二十余年间得到了长足发展。首先,商务智能是新的理论、方法、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信息科学、管理学、决策科学等学科的交叉领域。其次,商务智能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潜在、新颖和有用的知识,旨在支持组织的管理与决策。它是内在技术的,但却是面向管理决策问题的。而且,商务智能包括一系列高级信息分析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再者,Business Analytics (BA)是近年来在业界和学界常用的一个概念。我们把它称作深度商务分析(或深度业务分析)。一般说来,深度商务分析是现阶段(如大数据背景下)商务智能的概念,所以经常互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商务智能的应用既可以建立在组织中的全面信息化实施框架基础之上,也可以仅针对具体业务问题在局部业务单元和环节上展开。
    由于商务智能的许多基本原理和方法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具有相当广泛的应用实践和动态的发展空间,并且与信息技术的创新与需求保持联动,所以开展商务智能知识教育和人才培养是我国信息社会中信息化进程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商务智能原理与方法》(第2版)仍然采用与第1版(《商务智能原理与方法》,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一致的主体构架,包括基础篇、方法篇、专题篇三大知识板块。整体上沿着商务智能应用、方法和发展的总脉络,试图较全面地涵盖商务智能领域的基础和主流内容,同时融入若干前沿成果以体现新兴特征与前瞻性,如云计算、大数据、企业外部数据以及社会网络应用等新内容。基础篇着重介绍商务智能的概念和用途、应用领域和环境,以及对于组织管理决策的影响。新增加的部分包括大数据特征、用户生成内容(UGC, User Generated Content)等概念、移动商务和社会商务应用、企业外部大数据分析、云数据平台等。方法篇详细讨论商务智能领域和业务管理决策中关联、分类、聚类和概化等主要知识形式和挖掘方法。此外,新增加了信息搜索服务、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和应用内容。专题篇重点关注商务智能领域的若干课题,探讨时态模式、关联分类和不确定性,以及复杂类型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的方法,包括领域前景展望。新增加的部分包括信息提取与推荐、大数据与新兴电子商务、社会化商务智能等内容。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管理工程、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的专业课教材,也可以作为财经或其他工程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课/选修课教材。在教学中对于本书知识板块的内容可以单独或组合性地使用。此外,本书内容也可以供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培训和相关管理决策人员进行参考。
    《商务智能原理与方法》(第2版)的内容反映了我们多年在相关教学实践和素材上的积累,也部分反映了我们相关研究团队的若干成果。我们衷心感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及清华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对于相关研究和本书编写提供的工作条件,衷心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10107027/71372044)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12JJD630001)。本书从立意、写作到完稿以及修编的全过程都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支持,包括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丛书编委会的曲维枝主任、周宏仁副主任等及大连理工大学的王众托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李一军教授等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对此我们深表谢意。我们特别感谢清华大学研究团队部分成员在相关领域的学术贡献以及本书第1版编写团队的高水平工作。本书第2版编著团队除陈国青、卫强、张瑾负责整体框架和知识模块设计、各章修编和统纂外,还包括若干其他成员参与相关工作并付出了大量辛勤劳动。其中,清华大学教授郭迅华、张楠参与了第18章的编写和部分统纂修编工作;北京邮电大学教师马宝君参与了第13章的编写工作,清华大学博士生张明月、乔丹丹等参与了第2~5章的素材整理及部分章节的初编工作。同时,我们由衷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及刘宪兰编辑在本书策划、协调和出版发行中所做出的大量出色努力。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本书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陈国青、卫强、张瑾
    2014年4月于北京
    展开

    作者简介

    本书暂无作者简介
  • 样 章 试 读
    本书暂无样章试读!
  • 图 书 评 价 我要评论
华信教育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