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信教育资源网
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
丛   书   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规划教材
作   译   者:胥布工 出 版 日 期:2016-01-01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维   护   人:竺南直 
书   代   号:G0279530 I S B N:9787121279539

图书简介:

本书是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 "自动控制原理”的主教材,是为"十三五”规划教学改革需要而修订的本科生自动化专业核心基础课教材。本书系统地阐述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校正设计方法,包括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加权灵敏度函数分析法。全书分3部分,共计9章:第一部分为反馈控制系统的建模、稳定性与特性,由第1章绪论、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第3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及特性组成;第二部分为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与校正,由第4章线性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第5章根轨迹分析法、第6章频率特性分析法(包括现代的加权灵敏度函数频域分析法)和第7章线性控制系统的校正组成;第三部分由第8章线性离散控制系统和第9章非线性控制系统组成。 本书在内容编排上面向宽口径的自动化专业,力求与时俱进地进行教材改革实践与创新:解决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满足宽口径自动化专业的需要;增加面向控制工程的理论与知识;增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采用经典的概念和原理系统地阐述了现代的加权灵敏度函数分析法及其应用;各章安排了丰富的例题和习题,为方便读者自学,书后还提供了各章习题参考答案。本书配有电子课件、MATLAB源代码、习题参考答案及详解等教学资源。
定价 49.8
您的专属联系人更多
关注 评论(0) 分享
配套资源 图书内容 样章/电子教材 图书评价
  • 配 套 资 源

    本书资源

    会员上传本书资源

  • 图 书 内 容

    内容简介

    本书是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 "自动控制原理”的主教材,是为"十三五”规划教学改革需要而修订的本科生自动化专业核心基础课教材。本书系统地阐述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校正设计方法,包括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加权灵敏度函数分析法。全书分3部分,共计9章:第一部分为反馈控制系统的建模、稳定性与特性,由第1章绪论、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第3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及特性组成;第二部分为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与校正,由第4章线性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第5章根轨迹分析法、第6章频率特性分析法(包括现代的加权灵敏度函数频域分析法)和第7章线性控制系统的校正组成;第三部分由第8章线性离散控制系统和第9章非线性控制系统组成。 本书在内容编排上面向宽口径的自动化专业,力求与时俱进地进行教材改革实践与创新:解决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满足宽口径自动化专业的需要;增加面向控制工程的理论与知识;增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采用经典的概念和原理系统地阐述了现代的加权灵敏度函数分析法及其应用;各章安排了丰富的例题和习题,为方便读者自学,书后还提供了各章习题参考答案。本书配有电子课件、MATLAB源代码、习题参考答案及详解等教学资源。

    图书详情

    ISBN:9787121279539
    开 本:16开
    页 数:400
    字 数:720

    本书目录

    目    录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引言	1
    1.1.1  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简史	1
    1.1.2  控制工程实践	3
    1.2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	4
    1.2.1  人工控制与自动控制	4
    1.2.2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6
    1.2.3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8
    1.3  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	9
    1.3.1  按构成系统的基本元件划分	9
    1.3.2  按系统内部基本功能环节划分	10
    1.3.3  若干常用术语	11
    1.4  控制系统的分类	12
    1.4.1  按参考输入信号特征分类	12
    1.4.2  按系统环节间信号传递形式分类	12
    1.4.3  按描述系统的动态方程分类	13
    1.5  控制系统应用实例三则	14
    1.6  控制系统设计概述	16
    1.7  本书内容安排	18
    1.7.1  组织结构	18
    1.7.2  学习安排	19
    1.8  小结	20
    习题1	20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3
    2.1  引言	23
    2.2  系统的微分方程	23
    2.2.1  列写物理系统的微分方程	23
    2.2.2  微分方程的增量化与无因次化	27
    2.2.3  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	28
    2.2.4  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	30
    2.3  传递函数	32
    2.3.1  线性系统传递函数的概念和定义	33
    2.3.2  传递函数的常用表现形式	34
    2.3.3  典型输入信号及其拉普拉斯变换	35
    2.3.4  单位脉冲响应函数	37
    2.3.5  求解系统输出响应的方法	38
    2.3.6  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	41
    2.4  结构图	47
    2.4.1  结构图的组成和基本连接方式	47
    2.4.2  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49
    2.5  信号流图	51
    2.5.1  信号流图及有关术语	51
    2.5.2  信号流图的运算	51
    2.5.3  信号流图与结构图的对应关系	52
    2.5.4  梅逊公式及其应用	53
    2.6  输入-输出模型与内部状态模型的关系	55
    2.6.1  传递函数模型与相变量型状态流图模型	55
    2.6.2  传递函数模型与状态方程模型的相互转换	56
    2.7  利用MATLAB的建模和仿真	57
    2.7.1  输入传递函数和化简结构图	57
    2.7.2  求解系统的输出响应	59
    2.8  小结	61
    习题2	62
    第3章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及特性	69
    3.1  引言	69
    3.2  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其传递函数	69
    3.2.1  开环传递函数	69
    3.2.2  闭环传递函数	70
    3.2.3  偏差传递函数	70
    3.3  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71
    3.3.1  稳定性的概念和定义	71
    3.3.2  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与系统的稳定性	72
    3.3.3  劳斯判据及其应用	74
    3.4  反馈控制系统的特性	80
    3.4.1  瞬态响应的改进	80
    3.4.2  稳态误差的减小	81
    3.4.3  对内部模型的灵敏度	82
    3.4.4  对外部干扰的抑制	83
    3.5  复杂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特性	84
    3.5.1  内环反馈校正	85
    3.5.2  串级控制	85
    3.5.3  前馈-反馈控制	88
    3.6  利用MATLAB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及特性	89
    3.6.1  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89
    3.6.2  求解灵敏度函数	91
    3.7  小结	91
    习题3	92
    第4章  线性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97
    4.1  引言	97
    4.2  测试输入信号与时域性能指标	97
    4.2.1  常用测试输入信号	97
    4.2.2  时域性能指标	98
    4.3  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99
    4.3.1  一阶系统的一般形式	99
    4.3.2  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100
    4.3.3  一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101
    4.4  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102
    4.4.1  二阶系统的一般形式	102
    4.4.2  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102
    4.4.3  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	105
    4.4.4  二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109
    4.4.5  二阶系统的性能改善	110
    4.4.6  具有零点的二阶系统分析	113
    4.4.7  扰动作用下的二阶系统分析	117
    4.5  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119
    4.5.1  高阶系统的时域响应	119
    4.5.2  闭环主导极点	120
    4.6  稳态误差分析	122
    4.6.1  控制系统的类型	123
    4.6.2  参考输入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123
    4.6.3  扰动输入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126
    4.6.4  提高稳态精度的方法	128
    4.7  基本控制规律的时域分析	131
    4.7.1  比例(P)控制	132
    4.7.2  比例加微分(PD)控制	132
    4.7.3  比例加积分(PI)控制	133
    4.7.4  比例加积分加微分(PID)控制	134
    4.8  利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135
    4.8.1  参考输入响应分析	135
    4.8.2  扰动输入响应分析	136
    4.9  小结	137
    习题4	138
    第5章  根轨迹分析法	143
    5.1  引言	143
    5.2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143
    5.2.1  根轨迹图	143
    5.2.2  根轨迹方程	145
    5.3  绘制根轨迹的一般方法	146
    5.3.1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147
    5.3.2  参数根轨迹的绘制	156
    5.4  根轨迹法的扩展应用	157
    5.4.1  双回路系统的根轨迹	157
    5.4.2  延迟系统的根轨迹	159
    5.4.3  0度根轨迹的绘制	162
    5.5  开环零、极点对系统根轨迹的影响	164
    5.5.1  开环零点对根轨迹的影响	164
    5.5.2  开环极点对根轨迹的影响	165
    5.5.3  开环偶极子对根轨迹的影响	165
    5.6  利用MATLAB分析控制系统的根轨迹	166
    5.6.1  绘制根轨迹与求取根轨迹增益	166
    5.6.2  分析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168
    5.7  小结	169
    习题5	169
    第6章  频率特性分析法	172
    6.1  引言	172
    6.2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172
    6.2.1  频率响应与频率特性的定义	172
    6.2.2  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	174
    6.2.3  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频率特性	175
    6.3  频率特性图示法	177
    6.3.1  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177
    6.3.2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	178
    6.3.3  对数幅相特性曲线	179
    6.4  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	179
    6.4.1  基本因式的频率特性	179
    6.4.2  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起点、走向和终点	184
    6.4.3  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的渐近线和转折频率	186
    6.4.4  最小相位系统和非最小相位系统	190
    6.5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191
    6.5.1  幅角原理	192
    6.5.2  幅角原理的应用	193
    6.5.3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的应用	194
    6.5.4  基于对数频率特性的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199
    6.6  稳定裕度	200
    6.6.1  幅稳定裕度和相稳定裕度	201
    6.6.2  稳定裕度与时域性能指标的关系	204
    6.7  基于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系统性能分析	206
    6.7.1  低频段特性与系统稳态误差的关系	206
    6.7.2  中频段特性与系统瞬态性能的关系	207
    6.7.3  高频段特性与闭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209
    6.8  闭环频率特性与系统性能指标	209
    6.8.1  闭环频率特性的求取	210
    6.8.2  | T(jω)|的特征量与时域性能指标的关系	215
    6.8.3  最大峰值指标与稳定裕度指标的关系	216
    6.9  基于灵敏度函数的稳态误差分析	218
    6.9.1  参考输入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	218
    6.9.2  外部干扰输入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	219
    6.10  基于灵敏度函数幅频特性的系统性能分析	220
    6.10.1  灵敏度函数幅频特性与系统动态性能要求	220
    6.10.2  加权灵敏度问题与性能权函数	221
    6.11  加权灵敏度函数分析的进一步应用	224
    6.11.1  采用反馈控制的原因	224
    6.11.2  控制系统的鲁棒性	225
    6.11.3  鲁棒性能与鲁棒稳定性	227
    6.12  利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	229
    6.12.1  绘制奈奎斯特图和伯德图	229
    6.12.2  分析控制系统的性能	231
    6.13  小结	235
    习题6	236
    第7章  线性控制系统的校正	242
    7.1  引言	242
    7.2  校正的基本概念	243
    7.2.1  校正的动机和期望性能指标	243
    7.2.2  校正方式	244
    7.2.3  校正装置的设计方法	245
    7.2.4  常用校正装置的特性	245
    7.2.5  校正装置的实现	250
    7.3  频率法设计串联校正	252
    7.3.1  超前校正的频率法设计	252
    7.3.2  滞后校正的频率法设计	255
    7.3.3  滞后-超前校正的频率法设计	257
    7.3.4  期望开环对数幅频特性设计法	260
    7.4  根轨迹法设计串联校正	261
    7.4.1  超前校正的根轨迹法设计	261
    7.4.2  滞后校正的根轨迹法设计	264
    7.4.3  滞后-超前校正的根轨迹法设计	266
    7.5  PID校正	266
    7.5.1  PID校正的频率法设计	266
    7.5.2  PID校正的参数整定法设计	267
    7.6  局部反馈校正	269
    7.6.1  局部反馈校正的设计思路	269
    7.6.2  局部反馈校正的设计方法	271
    7.7  利用MATLAB辅助控制系统的校正设计	274
    7.7.1  滞后-超前校正设计	274
    7.7.2  PID参数整定法校正设计	280
    7.8  小结	282
    习题7	283
    第8章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	287
    8.1  概述	287
    8.1.1  离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287
    8.1.2  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设计方法	289
    8.2  信号采样与保持	289
    8.2.1  信号采样	289
    8.2.2  零阶保持器	292
    8.3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293
    8.3.1  z变换	293
    8.3.2  z反变换	296
    8.3.3  差分方程	298
    8.3.4  脉冲传递函数	299
    8.4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304
    8.4.1  离散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304
    8.4.2  稳定判据	305
    8.5  离散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310
    8.5.1  s平面到z平面的映射	310
    8.5.2  闭环极点与阶跃响应瞬态分量的关系	311
    8.6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	314
    8.6.1  采样时刻的稳态误差	314
    8.6.2  离散控制系统的无差度	314
    8.7  离散控制系统的最少拍校正	316
    8.7.1  最少拍系统的基本概念	316
    8.7.2  最少拍系统的设计	317
    8.8  利用MATLAB辅助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和校正	318
    8.8.1  性能分析	318
    8.8.2  校正设计	323
    8.9  小结	330
    习题8	331
    第9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	334
    9.1  概述	334
    9.1.1  非线性特性的类型	334
    9.1.2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及特性	335
    9.1.3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综合	336
    9.2  相平面法	337
    9.2.1  相平面法的基本概念	337
    9.2.2  相平面图的绘制	340
    9.2.3  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图分析	342
    9.2.4  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图分析	343
    9.2.5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区线性化法	346
    9.2.6  利用非线性特性改进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	351
    9.3  描述函数法	354
    9.3.1  描述函数与谐波线性化	354
    9.3.2  典型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	356
    9.3.3  非线性环节的串联与并联	360
    9.3.4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描述函数分析方法	361
    9.3.5  综合问题举例	363
    9.4  利用MATLAB分析非线性控制系统	364
    9.4.1  绘制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相轨迹和相平面图	364
    9.4.2  判定稳定性及自持振荡	369
    9.5  小结	371
    习题9	371
    附录A	376
    习题参考答案	379
    参考文献	388
    展开

    前     言

    第2版  前  言
    本书第1版是作为“十二五”规划而编写的本科生自动化专业核心基础课教材,通过增加反馈控制系统特性的内容,加强了自动控制系统的教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经过五年来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第2版是面向“十三五”规划教学改革的需要而修订的,主要工作如下:
    ?  对全书各章节进行了回顾,根据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各种问题,有侧重地改写了有关词汇和句子叙述,也修改和替换了部分例子和习题。同时,尽最大可能纠正第1版中所发现的错误和不足。
    ?  与时俱进地增加了现代的反馈控制理论内容。
    上述前一项修订工作,编著者仍按第1版中各自执笔的内容分工(见第1版前言)开展工作,而第二项工作由主编执笔完成新增加的6.8节、6.9节、6.10节和6.11节内容。采用经典的奈奎斯特稳定性,稳定裕度以及伯德幅频特性图等本科教学大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系统地阐述了现代的加权灵敏度函数频域分析法,使新增内容仍然适合本科生的教学。因此,修订后的教材内容已不限于经典自动控制理论部分,也引入了现代反馈控制理论的相关内容。为了前后保持一致,新增内容在写作上尽可能保持原来的风格,并采用与各章节一致的符号。为方便读者自学,书后还提供了各章习题参考答案。全书最后由主编执笔校改统稿完成定稿。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馈控制系统理论有了飞跃发展,Zame (1981) 提出了加权灵敏度函数的H无穷范数优化问题,并强调了权函数的作用。在一些发达国家大学控制类专业中,已不同程度地引入了这些现代的反馈控制理论内容供高年级本科生选修,如Doyle等人(1991)所编著的教材《反馈控制系统》。本次修订有选择性地介绍了这方面的工作,在新增内容的把握上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1)考虑到目前国内《自动控制原理》类课程教学针对的是精确对象模型,因此,新增加的6.8节、6.9节和6.10节针对精确对象模型来阐述加权灵敏度函数分析方法,这是在本科生课程的知识范围内展开的,这部分可纳入本科生教学范围,也是属于与时俱进的新内容。
    (2)加权灵敏度函数分析法可严谨地处理对象不确定性的情况,这也是增加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新增加的6.11节中给出了针对不确定性对象情况的应用例子。目前,对象不确定性一般不在本科生教学大纲要求范围内,但采用反馈控制的主要原因是系统内外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见6.11.1节的讨论。显然,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能分析应该是“自动控制原理”类课程需要介绍的知识,符合该课程内容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本教材采用经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结合图解的方式来阐述,可适用于本科生程度的教学,供读者学习参考。
    (3)基于加权灵敏度函数的分析,可建立闭环成形法(Shaping)来设计控制器,因涉及更高级的概念和更复杂的问题,比如,系统的范数,模型匹配,控制器的参数化和最优化等,显然已超出了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故修订中未引入这方面的内容。
    修订后的教材还需要教学实践的不断检验,在此欢迎采用本教材的广大教师、学生和读者多提宝贵意见(E-mail: aubgxu@scut.edu.cn)。
    本书的修订获得了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粤教高函〔2013〕113号)的资助。华南理工大学教务处、电子工业出版社对本书的修订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编著者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主编于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展开

    作者简介

    本书暂无作者简介
  • 样 章 试 读
  • 图 书 评 价 我要评论
华信教育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