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目 录
绪 论 1
第1章 函数、极限与连续 4
数学文化——函数、极限的思想 4
基础理论知识 5
1.1 函数 5
1.2 极限的概念 12
1.3 极限的运算 18
1.4 无穷小与无穷大 23
1.5 函数的连续性 27
知识拓展 31
1.6 无穷小比较、函数的间断点类型、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函数曲
线的渐近线 31
数学实验 37
1.7 实验——用MATLAB绘图与求极限 37
知识应用 46
1.8 函数、极限与连续的应用 46
习题A 52
习题B 52
第2章 导数与微分 54
数学文化——导数的起源与牛顿简介 54
基础理论知识 55
2.1 导数的概念 55
2.2 导数的基本公式与运算法则 62
2.3 复合函数和隐函数的导数 64
2.4 函数的微分 67
知识拓展 72
2.5 微分中值定理、高阶导数、洛必达法则、函数的凹凸性 72
数学实验 79
2.6 实验——用MATLAB求导数 79
知识应用 80
2.7 导数的应用 80
习题A 90
习题B 94
第3章 不定积分与定积分 97
数学文化——莱布尼茨的故事 97
基础理论知识 98
3.1 不定积分概念与性质 98
3.2 不定积分的积分方法 103
3.3 定积分的概念 110
3.4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与定积分计算 116
知识拓展 120
3.5 变上限定积分、广义积分 120
数学实验 124
3.6 实验——用MATLAB求不定积分和定积分 124
知识应用 127
3.7 定积分的应用 127
习题A 133
习题B 134
第4章 常微分方程 137
数学文化——杰出的数学家欧拉 137
基础理论知识 138
4.1 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138
4.2 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 141
4.3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146
知识拓展 149
4.4 二阶线性微分方程 149
数学实验 155
4.5 实验——用MATLAB求微分方程 155
知识应用 158
4.6 常微分方程的应用 158
习题A 166
习题B 168
附录A 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定义域和性质 170
附录B 初等数学常用公式和相关知识选编 173
附录C 习题答案 180
参考文献 199
展开
前 言
为适应高职教育迅速发展及多层次办学的需要,满足高职高专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高职应用数学的教学质量,使高职学生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编写本教材.
本教材按照“应用为目的”和“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选择内容,使学生在高中数学的基础上,能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专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具备计算能力、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数学素养,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内容的弹性,易学、易懂、易教.本教材具有以下特色:
1.模块化的教学内容
每章有数学文化、基础理论知识、知识拓展、数学实验和知识应用模块.基础知识“必需、够用”,对必学内容进行了整合,省略了定理的严格证明,力求用清晰、易懂的直观、形象方式来讲解概念和定义,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应用不但介绍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也介绍在专业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必要性.
2.问题导向,引例驱动
每节尽量从引例或问题开始引入,再抽象出数学概念.知识的展开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使数学从实际中来又应用到实际中去,符合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要求.
3.结合专业,突出应用
教材内容为高职各专业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所需.在每章知识应用模块中尽可能介绍数学知识在专业中的应用,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
4.注重数学文化教育,提高人文修养
每章介绍数学思想或数学故事、人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细致、坚毅等数学品质,提高人文修养.
5.强调数学软件的使用,融合数学建模思想
高职高等数学课时有限,在有限时间内要让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应减少在计算技巧上的时间.为此,在每章中介绍数学软件MATLAB的使用,使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学习基本概念与数学的应用.同时,在每章知识应用中结合MATALB介绍数学建模案例.
6.因材施教,适合分层次教学
知识拓展给教师选教和供学有余力学生选学.习题分为习题A和习题B,习题A为所有学生练习,习题B供学习程度好的学生练习,适合分层次教学需要,也是部分学生专升本和数学建模竞赛需要,符合高职学生数学基础差别大的实际情况和高职教育的理念.
本书主要内容为微积分知识,内容涉及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不定积分与定积分、常微分方程四章.内容通俗易懂,有利于“教、学、做”一体化.
全书的结构布局、统稿由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陈申宝完成.按章节分工,第1章由陈申宝编写,第2~第4章分别由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史彦龙、宁波大红鹰学院的阳军、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的包丽君、陈申宝、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张新德共同编写.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和相关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出版社的有关人员也为本书编写和出版提供了帮助,同时也参考了相关书籍,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专家、同行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同时将意见反馈给我们,以便于修改更正.编者电子邮箱为:csb@zjbti.net.cn.
编 者
2016年12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