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第1章 产品体验设计 / 1
1.1 生活中的体验设计 / 1
1.2 从传统产品设计到互联网产品体验设计 / 2
1.2.1 产品设计的发展 / 3
1.2.2 互联网产品体验设计 / 5
1.3 离不开的网络生活 / 7
1.3.1 移动互联网下的生活变革 / 8
1.3.2 冗余的信息时代 / 9
1.3.3 被“套路”了的时间 / 11
1.4 体验设计时代的降临 / 12
1.4.1 互联网产品更需要设计 / 13
1.4.2 重要,但未被重视的设计 / 14
1.4.3 设计的挑战与未来 / 16
第2章 体验设计思维 / 18
2.1 互联网产品的体验设计问题 / 18
2.1.1 不算问题的大问题 / 18
2.1.2 洞察问题的4个途径 / 22
2.1.3 顾此失彼的设计师 / 30
2.2 体验设计的3个维度 / 34
2.2.1 3个维度的发展 / 34
2.2.2 行为维度、情感维度与细节维度 / 36
2.2.3 3个维度的相互关系 / 40
2.2.4 让设计值得信赖 / 43
2.3 体验设计的思考方向 / 46
2.3.1 如何应对3个阶段的产品差异 / 46
2.3.2 向上与向下设计思维的运用 / 54
2.4 设计师的非线性成长 / 64
2.4.1 发现并运用自身的信念 / 65
2.4.2 专业能力的成长阻碍 / 67
2.4.3 如何拓展设计师的横向知识 / 69
2.4.4 发现适合自己的成长环境 / 70
第3章 行为、情感与细节设计 / 73
3.1 行为维度设计 / 74
3.1.1 更轻松的思考方式 / 75
3.1.2 更高效的操作 / 81
3.1.3 更符合预期的结果 / 86
3.2 情感维度设计 / 91
3.2.1 基于用户情感的设计 / 92
3.2.2 产品的性格定位 / 100
3.2.3 带有情感的设计 / 106
3.3 细节维度设计 / 112
3.3.1 使用流程中的细节 / 114
3.3.2 表现形式中的细节 / 121
3.4 3个维度与未来设计 / 137
第4章 设计工作中的设计 / 140
4.1 多角色协作 / 142
4.1.1 协作中的行为维度 / 143
4.1.2 协作中的情感维度 / 149
4.1.3 协作中的细节维度 / 155
4.2 团队与自驱 / 161
4.2.1 如何为团队设计 / 162
4.2.2 设计驱动 / 169
第5章 行业与生活 / 176
5.1 与行业共处 / 176
5.1.1 与设计相遇 / 176
5.1.2 神奇的设计行业 / 177
5.1.3 在设计行业之中 / 179
5.2 与生活共处 / 180
5.2.1 行为维度如何影响生活体验 / 181
5.2.2 未共识的情感与生活矛盾 / 182
5.2.3 享受距离所带来的美感 / 184
展开
这是一本写给设计师的书,也是一本写给设计行业的书。同时,编写这本书也是为了致敬这个行业及在这个行业中奋斗的每一位设计师。我不知道编写这本书算不算是为行业做贡献,但我觉得这至少是一种交流。设计行业的发展需要交流,因为很多思想的产生都来源于交流。一位设计师的想法经过其他设计师的思考、加工会变成另一种新的想法,所有的设计师相互交流、沟通,也就形成了越来越好的行业景象。无论是资深的设计师,还是设计新人,都是组成设计行业的重要部分,也都是让设计行业变得越来越好的核心推动力。
这是一本适合所有阶段的设计师阅读的书,甚至我觉得它可以被所有互联网从业者,乃至所有人所用。因为这不是一本介绍“设计技巧”的基础书,也不是一本汇集各路“方法论”的高阶书,而是讨论设计视角的底层方向的书。这些视角是最普通的、最简单的,所以,相比于那些复杂的“方法论”,我相信本书能够更容易地被大家提取到符合自身需要的内容。
我曾参与编写过一本书,那本书有十余位作者,这样多位作者共同参与编写的书能以较低的门槛为读者产出较丰富的内容。但我发现,这样的书即便书中的每篇内容质量都很高,也会因为每位作者的写作风格及观念不同,使书的“性格”变得四分五裂,就好像一个产品内各个界面的风格不统一、不和谐。我想每位作者都期望可以单独编写一本“性格”统一的书,就像把风格不统一的产品变得更加统一、和谐一样。但这样的书,撰写成本也确实高出不少。
我从2018年中旬开始着手构思、编写本书,从纲要到成稿,写了足足两年有余。截至目前,编写该书最大的受益者是我本人,从理念的产生到工作中的验证,再到参考图书的阅读,两年下来,自己的收获还是非常大的。我认为,设计理念如果要让他人受用,首先它对自己就必须能起到作用。
最后,我希望这本书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价值,这些价值起码要高于读者对这本书的投入成本,我想这才是物有所值的体现。同时,我也期望这些价值不只是这本书中所阐述的内容,而是通过阅读本书的内容,提取出符合自身需要的内容。如此,便是这本书价值最大化的体现,也是最让人欣慰的事情。
主要内容
本书共分为5章。
第1章阐述了我们生活中的体验设计,以及让我们明白很多的生活体验都与工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逐渐融入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它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生活质量,但同样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体现在产品中,也体现在我们的设计工作中。但这些问题的产生并不是一个永久性的问题,而是由我们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所造成的,回顾历史,我们能发现一些发展的规律,这一切都表明了未来互联网行业对体验设计的依赖性。
第2章具体阐述了当前互联网产品存在的体验设计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容易被人们忽略,但也映射出了设计师的底层思考方向:行为、情感与细节维度。这3个维度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共同组成了一个区别于其他行业的设计视角。这个视角可以很好地运用于不同阶段的产品,设计师结合这3个维度,通过“自下而上”及“自上而下”的两种设计思考路径,不仅可以让产品的设计价值最大化,还可以让设计的产出更“合乎时宜”。同时,这里面的很多思路也可以直接作用于设计师自身的成长,帮助其梳理一个相对清晰的成长规划。
第3章详细探讨了设计的3个维度的实际运用:行为维度设计、情感维度设计、细节维度设计。行为维度主要作用于产品的使用层面,考虑的是如何让产品的使用更加轻松、高效及符合预期;情感维度是对用户心理层面的考量,为人所用的产品都应考虑到情感维度,产品的设计要能关注到用户的情绪,产品也应该有自身的性格,另外要找到连接产品与用户的纽带;细节维度存在于行为维度和情感维度之中,同时又决定了两者的完善程度,设计中的细节包括使用流程中的细节及表现形式中的细节。这3个维度都很重要,共同组成了一套完整的体验设计系统。
第4章主要讨论了设计的3个维度如何作用于我们的设计工作中。如果我们期望把一件事情做好,就必须考虑协作者的感受,无论是跨团队多角色的协作,还是与团队内其他设计师的协作,都应考虑对方的体验感。同理,无论是互联网产品中的常规型项目,还是由设计师自行发起的驱动型项目,都是如此。而这些感受就来源于“设计视角”中的3个维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