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信教育资源网
大学物理实验
作   译   者:王良甚、张琳丽、王凯君 出 版 日 期:2023-11-01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维   护   人:孟宇 
书   代   号:G0467380 I S B N:9787121467387

图书简介:

本书是根据《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23年版)》编写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本书按照基础性物理实验、综合性物理实验、设计性物理实验的顺序编排,注重教材的数字化建设,添加了课件、微课等数字教学资源,运用AR技术使教学内容以3D形式呈现。另外,本书内容全面,讲解详细,非常有助于学生学习。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物理实验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相关人员的参考用书。
您的专属联系人更多
关注 评论(4) 分享
配套资源 图书内容 样章/电子教材 图书评价
  • 配 套 资 源

    本书资源

    会员上传本书资源

  • 图 书 内 容

    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23年版)》编写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本书按照基础性物理实验、综合性物理实验、设计性物理实验的顺序编排,注重教材的数字化建设,添加了课件、微课等数字教学资源,运用AR技术使教学内容以3D形式呈现。另外,本书内容全面,讲解详细,非常有助于学生学习。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物理实验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相关人员的参考用书。

    图书详情

    ISBN:9787121467387
    开 本:16开
    页 数:312
    字 数:499

    本书目录

    绪论 1
    第1章  物理实验数据处理基本知识 5
    1.1  测量、误差与有效数字 5
    1.1.1  测量的基本概念 5
    1.1.2  误差的基本概念 6
    1.1.3  有效数字 9
    1.2  误差的基本性质 13
    1.2.1  系统误差的基本性质 13
    1.2.2  随机误差的基本性质 14
    1.2.3  粗大误差的基本性质 20
    1.3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22
    1.3.1  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 22
    1.3.2  直接测量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23
    1.3.3  间接测量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30
    1.4  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33
    1.4.1  列表法 34
    1.4.2  作图法 35
    1.4.3  逐差法 38
    1.4.4  最小二乘法 41
    1.5  用WPS表格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43
    1.5.1  用WPS表格以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43
    1.5.2  用WPS表格以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46
    1.5.3  用WPS表格以最小二乘法处理实验数据 48
    习题 50
    第2章  物理实验基本测量方法与测量技术 51
    2.1  物理实验的基本测量方法 51
    2.1.1  比较法 51
    2.1.2  放大法 51
    2.1.3  转换法 53
    2.1.4  补偿法 54
    2.1.5  平衡法 55
    2.1.6  模拟法 55
    2.2  物理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 56
    2.2.1  常用长度测量仪器的使用 56
    2.2.2  常用质量测量仪器的使用 60
    2.2.3  常用时间测量仪器的使用 62
    2.2.4  常用温度测量仪器的使用 63
    2.2.5  常用电磁学仪器的使用 65
    2.2.6  常用光学仪器的使用 75
    2.3  物理实验的基本调节技术与操作规程 79
    2.3.1  物理实验的基本调节技术 79
    2.3.2  物理实验的操作规程 84
    第3章  基础性物理实验 86
    3.1  质量和密度的测量 86
    3.2  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88
    3.3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 90
    3.4  扭摆法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 93
    3.5  气垫导轨的应用 97
    3.5.1  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 98
    3.5.2  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101
    3.6  稳态法测量热导率 104
    3.7  金属线膨胀系数的测量 107
    3.8  模拟法描绘静电场 109
    3.9  元件的伏安特性 113
    3.10  示波器的原理及应用 116
    3.11  电位差计的原理及应用 120
    3.12  单臂电桥测量电阻 123
    3.13  双臂电桥测量电阻 127
    3.14  透镜焦距的测量 131
    3.15  分光计的调节及使用 135
    3.16  衍射光栅 142
    3.17  等厚干涉的应用 146
    3.18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应用 150

    第4章  综合性物理实验 157
    4.1  旋转液体综合实验 157
    4.2  空气中声速的测量 161
    4.3  拉伸法测量弹性模量 166
    4.4  密立根油滴法测量电子电荷 169
    4.5  温度传感器特性的测量 173
    4.6  数字万用表的设计 180
    4.7  测量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 191
    4.8  霍尔效应 197
    4.9  光纤温度传感器的应用 202
    4.10  磁光调制与解调 205
    4.11  液晶电光效应 208
    4.12  双光栅法测量微弱振动 212
    4.13  白光LED特性的测量 217
    4.14  新能源综合实验 222
    4.14.1  太阳能电池特性及应用 222
    4.14.2  质子交换膜的应用 229
    4.15  塞曼效应 233
    4.16  拉曼光谱 238
    4.17  偏振光和旋光 242
    4.18  光学全息 247
    第5章  设计性物理实验 252
    5.1  设计性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 252
    5.1.1  设计性物理实验的意义 252
    5.1.2  设计性物理实验的一般过程 252
    5.1.3  设计性物理实验的设计过程示例 257
    5.2  设计性物理实验项目 259
    5.2.1  单摆法测定重力加速度和待测金属球材料的电导率 259
    5.2.2  液体中的“气包”——一种模拟微重力环境的设计 260
    5.2.3  利用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设计制作数字体温计 261
    5.2.4  直流电源特性的研究 262
    5.2.5  稳恒磁场的场强的测量 262
    5.2.6  小灯泡发光问题的研究 263
    5.2.7  用超声光栅测量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 264
    5.2.8  研究玻璃材料折射率与入射光波长间的色散关系 265
    5.2.9  测量钠黄光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 265
    5.2.10  光压的测量 266
    5.3  基于智能手机的实验设计 267
    5.3.1  智能手机常见的传感器 267
    5.3.2  phyphox入门 268
    5.3.3  基于phyphox的设计性物理实验 271
    5.4  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 273
    5.4.1  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简介 273
    5.4.2  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规则 274
    5.4.3  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命题类题目 276
    5.5  用Origin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278
    5.5.1  Origin入门 278
    5.5.2  Origin在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281
    附录A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284
    附表A-1  国际单位制SI基本单位 284
    附表A-2  SI辅助单位 284
    附表A-3  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 284
    附表A-4  SI词头 285
    附表A-5  可与SI并用的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285
    附录B  常用仪器的仪器误差限 286
    附表B-1  棒式玻璃温度计的仪器误差限 286
    附表B-2  金属直尺的仪器误差限 286
    附表B-3  钢卷尺的仪器误差限 286
    附表B-4  游标卡尺的仪器误差限 286
    附表B-5  千分尺的仪器误差限 287
    附表B-6  其他仪器的仪器误差限 287
    附录C  常用物理参数 288
    附表C-1  基本物理常量 288
    附表C-2   的 值 288
    附表C-3  不同概率p与自由度 时的t分布表 289
    附表C-4  20 ℃某些物质的密度? 290
    附表C-5  标准大气压下不同温度时水的密度? 290
    附表C-6  我国部分城市重力加速度g 290
    附表C-7  20℃时与空气接触的液体的表面张力? 290
    附表C-8  不同温度时与空气接触的水的表面张力? 291
    附表C-9  不同温度时水的黏滞系数η 291
    附表C-10  不同温度时蓖麻油的黏滞系数η 291
    附表C-11  20℃时某些金属的杨氏模量E 291
    附表C-12  某些固体的线膨胀系数? 291
    附表C-13  20℃时某些物质的比热容c 292
    附表C-14  某些物质的热导率? 292
    附表C-15  20℃时某些金属的电阻率? 和温度系数? 292
    附表C-16  色码电阻器色码颜色的意义 292
    附表C-17  仪表相关的常用电气符号及含义 292
    附表C-18  某些固体中的声速υ 293
    附表C-19  20 ℃时某些液体中的声速υ 293
    附表C-20  不同温度时干燥空气中的声速 294
    附表C-21  可见光区谱线波长及颜色 294
    附表C-22  氢(H)可见光区部分较强谱线波长、强度及颜色 294
    附表C-23  氦(He)可见光区部分较强谱线波长、强度及颜色 294
    附表C-24  氖(Ne)可见光区部分较强谱线波长、强度及颜色 294
    附表C-25  钠(Na)可见光区部分较强谱线波长、强度及颜色 294
    附表C-26  汞(Hg)可见光区部分较强谱线波长、强度及颜色 294
    关键词索引 295
    参考文献 299

    展开

    前     言

    本书是根据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年版)》,结合我校近些年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经验、仪器设备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编写而成的。
    全书分5章。第1章物理实验数据处理基本知识,根据GB/T 27418—2017《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等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规定,结合实际实验教学情况,对有效数字、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等内容做出了修改与补充,增加了用WPS表格处理实验数据的介绍。第2章物理实验基本测量方法与测量技术,介绍了《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年版)》中要求学生了解的物理实验的基本测量方法、物理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物理实验的基本调节技术与操作规程。第3章基础性物理实验,选编了18个基础性物理实验项目。第4章综合性物理实验,选编了18个综合性物理实验项目。第5章设计性物理实验,介绍了设计性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实验项目、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以及phyphox和Origin软件。
    本书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王良甚、张琳丽、王凯君、史毅敏、潘雍、李隆共同编写完成,史彭教授对本书的编写提出了宝贵的意见。绪论和第1章由王良甚编写,第2章由王良甚和张琳丽编写,第3章由张琳丽和史毅敏编写,第4章由王凯君和潘雍编写,第5章由潘雍和李隆编写,附录由王良甚和史毅敏编写。实验教材的基础是实验,它反映了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的成果,这些都是广大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长期、共同努力完成的,因此,本书是物理实验中心的集体成果,在此谨向共同工作的各位同事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家标准、专著和兄弟院校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在此,向所有参考文献的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和疏漏之处,恳请使用本书的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23年4月

    展开

    作者简介

    本书暂无作者简介
  • 样 章 试 读
  • 图 书 评 价 我要评论
华信教育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