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信教育资源网
人工智能通识基础
丛   书   名: 大学生公共课基础系列教材  人工智能通识课专业系列教材
作   译   者:杜小甫 出 版 日 期:2025-09-01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维   护   人:贺志洪 
书   代   号:G0508040 I S B N:9787121508042

图书简介:

本书着重培养学生利用各种人工智能工具提高不同岗位生产效率的能力。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包括:人工智能理论基础,提示词工程,人工智能赋能WPS文档、电子表格、演示文稿,人工智能生成图片、音频、视频,以及“AI+”创新创业实战等。本书兼具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性,在普及人工智能基本原理的同时,介绍近年来人工智能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同时又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本书适合作为普通高校所有专业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信息大类专业学习者的入门自学教材。
定价 54.0
您的专属联系人更多
关注 评论(0) 分享
配套资源 图书内容 样章/电子教材 图书评价
  • 配 套 资 源

    本书资源

    会员上传本书资源

  • 图 书 内 容

    内容简介

    本书着重培养学生利用各种人工智能工具提高不同岗位生产效率的能力。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包括:人工智能理论基础,提示词工程,人工智能赋能WPS文档、电子表格、演示文稿,人工智能生成图片、音频、视频,以及“AI+”创新创业实战等。本书兼具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性,在普及人工智能基本原理的同时,介绍近年来人工智能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同时又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本书适合作为普通高校所有专业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信息大类专业学习者的入门自学教材。

    图书详情

    ISBN:9787121508042
    开 本:16(185*260)
    页 数:292
    字 数:467

    本书目录

    任务1  初识人工智能
    1.1  人工智能概述
    1.1.1  人工智能的定义与核心特征
    1.1.2  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
    1.1.3  人工智能的典型任务
    1.2  人工智能的三大流派
    1.2.1  符号主义流派——逻辑与推理
    1.2.2  联结主义流派——网络与学习
    1.2.3  行为主义流派——交互与反馈
    1.3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1.3.1  早期理论基础与AI学科的诞生(1940—1950年)
    1.3.2  第一次发展浪潮:符号主义的崛起与探索(1956—1974年)
    1.3.3  第一次寒冬(1974—1980年)
    1.3.4  第二次浪潮:专家系统的兴衰(1980—1987年)
    1.3.5  第二次寒冬(1987—1993年)
    1.3.6  稳健时代(1993—2011年)
    1.3.7  第三次浪潮:深度学习的爆发与应用(2011年—至今)
    1.3.8  第三次浪潮的浪尖:生成式AI与大模型时代(2020年—至今)
    1.3.9  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
    1.4  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分支
    1.4.1  人工神经网络——模拟生物神经元连接的计算模型
    1.4.2  机器学习——数据驱动决策的算法基石
    1.4.3  深度学习——多层次特征抽象的人工神经网络架构
    1.4.4  自然语言处理——让机器理解与生成人类语言的技术
    1.4.5  大模型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核心驱动力
    1.5  人工智能的支撑技术基础
    1.5.1  人工智能的基石——计算资源的飞速发展
    1.5.2  人工智能的算力——云计算的弹性与普惠
    1.5.3  人工智能的血液——大数据的爆发与赋能
    1.5.4  人工智能的“创新工坊”——算法开发工具
    1.6  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发展现状
    1.6.1  交通物流
    1.6.2  智能制造
    1.6.3  医疗健康
    1.6.4  文娱传媒
    1.6.5  教育行业
    1.6.6  信息技术
    1.6.7  其他行业
    1.7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个人的意义
    实践任务1.1:人工神经网络实训——基于TensorFlow Playground
    任务2  提示词工程让AI更听话
    2.1  提示词定义及提示词工程
    2.1.1  什么是提示词
    2.1.2  提示词工程的重要性
    2.1.3  优质提示词特征
    2.2  撰写提示词的基本框架
    2.2.1  提示词的要素
    2.2.2  提示词的常见框架
    2.3  打造高效提示词策略
    2.3.1  编写明确和具体的指令
    2.3.2  给予AI充足的思考时间
    2.4  常用提问方法
    实践任务2.1:PPT生成指令
    实践任务2.2:生成学习计划
    实践任务2.3:生成英语单词记忆方法
    任务3  WPS文档与AI协同应用
    3.1  WPS文档基础操作与AI初探
    3.1.1  界面与功能入门
    3.1.2  文档创建与模板库使用
    3.1.3  AI应用初体验
    实践任务3.1:利用AI辅助撰写“自我介绍”文档
    3.2  文档排版进阶
    3.2.1  多级标题
    3.2.2  生成目录
    3.2.3  页眉页脚
    3.2.4  图文混排
    3.3  WPS批量制作邀请函及AI辅助应用
    3.3.1  WPS邮件合并基础
    3.3.2  WPS邮件合并进阶
    3.3.3  灵犀AI辅助生成邀请函
    实践任务3.2:批量制作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校庆邀请函
    3.4  文档审阅与AI读文档
    3.4.1  文档修订
    3.4.2  文档批注
    3.4.3  灵犀AI在线文档审阅
    3.4.4  文档的保存与输出设置
    任务4  WPS电子表格让数据处理更高效
    4.1  WPS电子表格概述
    4.1.1  WPS电子表格主要功能
    4.1.2  新建WPS电子表格
    4.1.3  WPS电子表格的基本工作界面和基本概念
    4.1.4  工作表的基本操作
    4.1.5  WPS电子表格其他基本操作
    4.2  WPS电子表格数据输入与格式设置
    4.2.1  WPS电子表格数据输入
    4.2.2  单元格格式设置
    实践任务4.1:输入社区人口基本情况数据
    4.3  WPS电子表格数据清洗
    4.3.1  WPS电子表格数据有效性检查
    4.3.2  WPS电子表格数据筛选
    4.3.3  WPS电子表格数据排序
    实践任务4.2:对社区人口基本情况数据进行数据清洗
    4.4  WPS电子表格数据分析
    4.4.1  WPS电子表格中的公式
    4.4.2  公式中的运算符
    4.4.3  公式中的函数
    实践任务4.3:对社区人口基本情况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4.5  WPS电子表格数据可视化
    4.5.1  WPS电子表格条件格式
    4.5.2  WPS电子表格图表
    实践任务4.4:对社区人口基本情况数据进行数据可视化
    4.6  WPS电子表格的AI功能
    4.6.1  AI表格助手
    4.6.2  AI数据分析
    4.6.3  AI写公式
    任务5  AI赋能演示文稿智能操作
    5.1  演示文稿基本操作
    5.1.1  认识WPS演示文稿的操作界面
    5.1.2  如何操作幻灯片
    5.1.3  如何在幻灯片中插入元素
    5.2  AI智能焕新演示文稿
    5.2.1  AI生成演示文稿的方式
    5.2.2  AI重塑演示文稿应用场景
    实践任务5.1:制作“江南印象”演示文稿
    5.3  美化幻灯片
    5.3.1  演示文稿的设计原则有哪些
    5.3.2  设置幻灯片母版
    5.3.3  设置幻灯片主题和背景
    5.4  AI智能美化
    5.4.1  AI生成单页或多页
    5.4.2  单页美化
    5.4.3  全文美化
    实践任务5.2:制作“四季之美”演示文稿
    5.5  添加动画效果
    5.5.1  动画效果的添加原则
    5.5.2  动画效果的设置
    5.6  幻灯片放映与控制
    5.6.1  幻灯片放映及设置
    5.6.2  演示文稿的输出
    实践任务5.3:制作“安全教育”演示文稿
    任务6  AI图片生成
    6.1  探秘AI绘图
    6.1.1  探索图片生成的奥秘:应用案例欣赏
    6.1.2  什么是AI图片生成
    6.2  从零开始创作第一幅AI作品
    6.2.1  AI绘画工具初体验
    6.2.2  提示词设计技巧
    6.2.3  用AI生成提示词
    6.2.4  AI作品的精细化调整
    实践任务6.1:AI绘制校园宣传海报
    任务7  AI生成音频
    7.1  音频生成概述
    7.1.1  音频生成的定义与背景
    7.1.2  音频生成的应用场景
    7.1.3  音频生成的技术原理
    7.1.4  音频生成的发展历程
    7.2  音频生成技术工具
    7.2.1  音乐生成工具
    7.2.2  语音合成工具
    7.3  实战演练项目:AI创作校园宣传音频
    7.4  音频生成的评估与反馈
    7.4.1  评估标准
    7.4.2  反馈与改进
    7.5  音频生成的未来展望
    7.5.1  技术发展趋势
    7.5.2  应用场景拓展
    7.5.3  社会影响
    7.5.4  伦理与法律问题
    任务8  AI生成视频
    8.1  探秘AI视频:技术到艺术的进阶
    8.1.1  基础入门:AI视频生成说明书
    8.1.2  技能训练:场景生成实践
    8.2  智能剪辑:一键生成视频
    8.2.1  基础入门:AI剪辑神器揭秘
    8.2.2  技能训练:AI素材成片
    实践任务8.1:AI生成校园宣传短片
    8.3  数字人革命:当虚拟照进现实
    8.3.1  数字人案例
    8.3.2  什么是数字人
    8.4  实战演练:打造校园“防诈小卫士”
    8.4.1  塑造专属数字形象:从提示词到3D生命
    8.4.2  防诈脚本设计:诈骗与反诈的“攻防战”
    8.4.3  视频生成实操流程
    实践任务8.2:设计完成游戏外挂骗局的反诈视频片段
    实践任务8.3:设计完成毕设代做骗局的反诈视频片段
    实践任务8.4:完成反诈视频总结
    8.4.4  剪映拼接视频
    实践任务8.5:校园主题数字人视频创作
    任务9  “AI+”创新创业实战
    9.1  学科竞赛概述
    9.1.1  学科竞赛是什么
    9.1.2  学科竞赛的新特点
    9.1.3  学科竞赛有哪些
    9.1.4  人工智能和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
    9.2  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价值
    实践任务9.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9.3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践选题
    9.3.1  案例1:基于AI的校园智慧助老服务平台
    9.3.2  案例2:基于AI的校园智慧体育服务平台
    9.3.3  案例3:基于AI的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
    9.3.4  案例4:基于AI的智慧旅游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展开

    前     言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产业形态。据统计,2025年中国AI核心产业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87%的岗位要求从业者具备基础AI工具应用能力。在此背景下,本书以“工具赋能、跨域融合”为核心理念,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AI+X”复合型人才。
    本书聚焦本、专科新生人工智能通识教育领域,结合作者多年《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经验,以及人工智能领域一线科研经验编写而成。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1.继承发展《大学计算机基础》。目前很多院校将人工智能通识课定位为原来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替代课程,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一些内容对于大一新生而言确实很有实用性。因此本书在内容上继承了《大学计算机基础》中实用性最强的电子文档、电子表格、演示文稿3章,并采用国产软件WPS为载体进行编写。教学内容则有所发展,重点讲解人工智能技术在上述3项工作中的应用。这样最大程度实现了与原课程的延续,同时又满足了新时代新发展的需求。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书以理论讲解为基础,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全书每个任务都设置若干实践任务,理论知识也围绕实践任务展开,力图让学生在学习后具有人工智能相关工作岗位的胜任能力。本书采用任务化、场景化的章节结构,独创“9大实战任务”体系,其中任务1关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由张威、周尤明老师编写;任务2聚焦提示词工程,由张水舰老师编写;任务3~任务5则涵盖了WPS智能办公中文档、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高频办公场景,分别由刘玉柱、杜小甫、许艳丹老师编写;任务6~任务8聚焦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分别讨论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工具生成图片、音频和视频,由杨笑、岳江楠、董友霞、张文波老师编写;任务9则针对“AI+”创新创业实战进行了深入探讨,由谢光、张树青老师编写。
    3.采用工作手册式教材新形态。全书设置9个任务,代替了传统教材章节的结构。每个任务开头明确写明本任务的学习目标,包括素质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然后是若干小节,聚焦不同的任务能力;在小节之间穿插若干实践任务,对刚刚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然后是思政学习环节,对本任务涉及的思政元素进行提炼,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政教育;最后是任务总结,对本任务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进行系统总结凝练。
    本书特色鲜明、易读易学,适合作为普通高校本、专科所有专业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教材,也适合作为对人工智能技术感兴趣的读者入门自学。
    本书配套提供授课计划、教案、课件PPT等电子材料,可作为教师实际授课时的参考。
     
    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本书内容定稿之时难免会落后于时代发展。又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书难免会有疏漏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25年初夏
    
    展开

    作者简介

    杜小甫,男,辽宁营口人,1980年2月生人,副教授,工学博士,目前担任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与物联网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教师,担任院长。近年来研究方向包括科学计算可视化、深度学习、高精度室内定位等。平时主要讲授信息技术基础、人工智能基础、机器学习等课程教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 样 章 试 读
    本书暂无样章试读!
  • 图 书 评 价 我要评论
华信教育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