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第1章 Altium Designer系统1.1 Altium Designer的发展1.2 Altium Designer的功能1.3 Altium Designer的特点1.4 Altium Designer的界面1.4.1 Altium Designer的英文界面1.4.2 Altium Designer的中文界面1.5 Altium Designer的面板1.5.1 面板的激活1.5.2 面板的工作状态1.5.3 面板的选择及状态的转换1.5.4 面板的混合放置1.6 Altium Designer的项目1.6.1 项目的打开与编辑1.6.2 新项目的建立1.6.3 项目与文件1.6.4 文件及工作窗口关闭1.7 Altium Designer系统参数设置1.7.1 常规参数设置1.7.2 视图参数设置1.7.3 透明效果参数设置1.7.4 导航参数设置1.7.5 默认路径设置1.7.6 项目面板视图参数设置习题1第2章 原理图编辑器及参数2.1 启动原理图编辑器方式2.1.1 从【Files】面板启动原理图编辑器 2.1.2 从主菜单中启动原理图编辑器2.2 原理图编辑器界面介绍2.3 原理图编辑器常用菜单及功能2.3.1 文件菜单2.3.2 编辑菜单2.3.3 显示菜单2.3.4 项目菜单2.4 原理图编辑器界面配置2.5 图纸参数设置2.5.1 图纸规格设置2.5.2 图纸选项设置2.5.3 图纸栅格设置2.5.4 自动捕获电气节点设置2.5.5 快速切换栅格命令2.5.6 图纸设计信息填写2.5.7 绘图单位设置2.6 原理图编辑参数设置2.6.1 常规参数设置2.6.2 图形编辑参数设置2.6.3 编译器参数设置2.6.4 自动变焦参数设置2.6.5 常用图件默认参数设置习题2第3章 原理图设计实例3.1 原理图设计流程3.2 原理图的设计3.2.1 创建一个项目3.2.2 创建原理图文件3.2.3 加载元件库3.2.4 放置元件3.2.5 放置导线3.2.6 放置电源端子3.3 原理图的编辑与调整3.3.1 自动标识元件3.3.2 其他注释命令3.3.3 元件参数的直接标识和编辑3.3.4 标识的移动3.4 原理图的检查3.4.1 编译参数设置3.4.2 项目编译与定位错误元件3.5 原理图的报表3.5.1 报告菜单3.5.2 材料清单3.5.3 简易材料清单报表3.6 原理图的打印输出3.6.1 打印页面设置3.6.2 打印预览和输出习题3第4章 原理图元件库的使用4.1 元件库的调用4.1.1 有效元件库的查看4.1.2 元件库的搜索与加载4.1.3 元件库的卸载4.2 元件库的编辑管理4.2.1 原理图元件库编辑器4.2.2 工具菜单4.2.3 标准符号菜单4.2.4 元件库编辑管理器4.3 新元件原理图符号绘制4.4 新建元件库4.5 生成项目元件库4.6 生成元件报表4.7 修订原理图符号习题4第5章 原理图设计常用工具5.1 原理图编辑器工具栏简介5.2 工具栏的使用方法885.3 窗口显示设置5.3.1 混合平铺窗口5.3.2 水平平铺窗口5.3.3 垂直平铺窗口5.3.4 恢复默认的窗口层叠显示状态5.3.5 在新窗口中打开文件5.3.6 重排设计窗口5.3.7 隐藏文件5.4 工作面板5.4.1 工作面板标签5.4.2 剪贴板面板功能5.4.3 收藏面板功能5.4.4 导航器面板功能5.4.5 过滤器面板功能5.4.6 列表面板功能5.4.7 图纸面板功能5.4.8 检查器面板功能5.5 导线高亮工具——高亮笔习题5第6章 编辑常用方法6.1 编辑菜单6.2 选取图件6.2.1 选取菜单命令6.2.2 直接选取方法6.2.3 取消选择6.3 剪贴或复制图件6.3.1 剪切6.3.2 粘贴6.3.3 智能粘贴6.3.4 复制6.4 删除图件6.4.1 个体删除命令6.4.2 组合删除命令6.5 排列图件6.6 剪切导线6.7 平移图纸6.8 光标跳转6.9 特殊粘贴命令6.9.1 备份命令6.9.2 橡皮图章命令6.10 修改参数6.11 全局编辑6.11.1 元件的全局编辑6.11.2 字符的全局编辑习题6第7章 原理图常用图件及属性7.1 放置【Place】菜单7.2 元件放置及其属性设置7.2.1 元件的放置7.2.2 元件属性设置7.2.3 属性分组框各参数及设置7.2.4 图形分组框各参数及设置7.2.5 参数列表分组框各参数及设置7.2.6 模型列表分组框各参数及设置7.3 导线放置及其属性设置7.3.1 普通导线放置模式7.3.2 点对点自动布线模式7.3.3 导线属性设置7.4 总线放置及其属性设置7.4.1 总线放置7.4.2 总线属性设置7.5 总线入口放置及其属性设置7.5.1 总线入口的放置7.5.2 总线入口属性设置7.6 放置网络标号及其属性设置7.6.1 网络标号的放置7.6.2 网络标号属性设置7.7 节点放置及其属性设置7.7.1 节点放置7.7.2 节点属性设置7.8 电源端子放置及其属性设置7.8.1 电源端子简介7.8.2 电源端子的放置7.8.3 电源端子属性设置7.9 放置No ERC指令及其属性设置7.9.1 No ERC指令的放置7.9.2 No ERC属性设置7.10 放置注释文字及其属性设置7.10.1 注释文字的放置7.10.2 注释文字属性设置习题7第8章 原理图层次设计8.1 原理图的层次设计方法8.2 自上而下的原理图层次设计8.2.1 建立母图8.2.2 建立子图8.2.3 由子图符号建立同名原理图8.2.4 绘制子系统原理图8.2.5 确立层次关系8.3 自下而上的原理图层次设计8.3.1 建立项目和原理图图纸8.3.2 绘制原理图及端口设置8.3.3 由原理图生成子图符号8.3.4 确立层次关系8.4 层次电路设计报表8.4.1 元件交叉引用报表启动8.4.2 Excel报表启动8.4.3 层次报表8.4.4 端口引用参考习题8第9章 PCB设计的基础知识9.1 PCB的基本常识9.1.1 印制电路板的结构9.1.2 PCB元件封装9.1.3 常用元件的封装9.1.4 PCB的其他术语9.2 PCB设计的基本原则9.2.1 PCB设计的一般原则9.2.2 PCB的抗干扰设计原则9.2.3 PCB可测性设计9.3 PCB编辑器的启动9.4 PCB编辑器及参数设置9.4.1 常规参数设置9.4.2 显示参数设置9.4.3 交互式布线参数设置9.4.4 默认参数设置9.4.5 工作层颜色参数设置9.4.6 板层及板层设置9.4.7 板选项参数设置习题9第10章 PCB设计基本操作10.1 PCB编辑器界面10.2 PCB编辑器工具栏10.3 放置图件方法10.3.1 绘制导线10.3.2 放置焊盘10.3.3 放置过孔10.3.4 放置字符串10.3.5 放置位置坐标10.3.6 放置尺寸标注10.3.7 放置元件10.3.8 放置填充10.4 图件的选取/取消选择10.4.1 选择方式的种类与功能10.4.2 图件的选取操作10.4.3 选择指定的网络10.4.4 切换图件的选取状态10.4.5 图件的取消选择10.5 删除图件10.6 移动图件10.6.1 移动图件的方式10.6.2 图件移动操作方法10.7 跳转查找图件10.7.1 跳转查找方式10.7.2 跳转查找的操作方法10.8 元器件封装的制作10.8.1 PCB库文件编辑器10.8.2 利用向导制作元件封装10.8.3 自定义制作PCB封装习题10第11章 PCB设计实例11.1 PCB的设计流程11.2 双面PCB设计11.2.1 文件链接与命名11.2.2 电路板布线区的设置11.2.3 数据的导入11.2.4 PCB设计环境参数的设置11.2.5 元件的布局与调整11.2.6 电路板的3D效果图11.2.7 元件封装的调换11.2.8 PCB与原理图文件的双向更新11.2.9 设置布线规则11.2.10 自动布线11.2.11 手工调整布线11.2.12 加补泪滴11.2.13 放置敷铜11.2.14 设计规则DRC检查11.3 单面PCB设计11.4 多层PCB设计习题11第12章 信号完整性分析12.1 信号完整性分析的概念和术语12. 2 Altium Designer的信号完整性分析12.3 信号完整性分析的注意事项12.4 信号完整性分析模型12.4.1 信号完整性分析模型查看12.4.2 信号完整性分析模型修改12.4.3 信号完整性分析模型保存12.4.4 信号完整性分析模型添加12.5 信号完整性分析器12.5.1 信号完整性分析器的启动12.5.2 信号完整性分析器的内容12.5.3 信号完整性分析器的功能12.6 信号完整性分析实例12.6.1 信号完整性分析步骤12.6.2 信号完成性分析项目的建立12.6.3 设定元件的SI模型并加入规则12.6.4 设置信号完整性分析的规则12.6.5 PCB层栈结构的设置12.6.6 进行信号完整性分析习题12第13章 Altium Designer的PCB设计规则 13.1 电气相关的设计规则13.1.1 安全间距设计规则13.1.2 短路许可设计规则13.1.3 网络布线检查设计规则13.1.4 引脚连线检查设计规则13.2 布线相关的设计规则13.2.1 设置导线宽度13.2.2 设置布线方式13.2.3 设置布线次序13.2.4 设置布线板层13.2.5 设置导线转角方式13.2.6 设置导孔规格13.2.7 扇出控制布线设置13.2.8 差分对布线设置13.3 SMD布线相关的设计规则13.4 焊盘收缩量相关的设计规则13.4.1 焊盘的收缩量13.4.2 SMD焊盘的收缩量13.5 内层相关的设计规则13.5.1 电源层的连接方式13.5.2 电源层的安全间距13.5.3 敷铜层的连接方式13.6 测试点相关的设计规则513.6.1 制造测试点规格13.6.2 制造测试点用法13.7 电路板制造相关的设计规则13.7.1 设置最小环宽13.7.2 设置最小夹角13.7.3 设置孔径13.7.4 板层对许可13.8 高频电路设计相关的规则13.8.1 导线长度和间距13.8.2 网络长度13.8.3 匹配网络长度13.8.4 支线长度13.8.5 SMD焊盘过孔许可13.8.6 导孔数限制13.9 元件布置相关规则13.9.1 元件盒13.9.2 元件间距13.9.3 元件的方向13.9.4 元件的板层13.9.5 网络的忽略13.9.6 元件的高度13.10 信号完整性分析相关的设计规则习题13参考文献
展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子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电子应用系统的日趋精密、复杂,而且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实现这种进步的主要原因除了制造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外,电子设计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谓电子设计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标志就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技术,简称EDA技术。这一技术来源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就开始逐步用计算机来设计硬件,在设计中诞生了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Electronic 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ECAD)。初期的ECAD系统功能比较简单,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都很低;当今的EDA技术,已融合了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化技术的最新成果而研制成的电子CAD通用软件包,主要辅助进行3个方面的设计工作:电子电路设计及仿真、PCB设计、仿真和信号完整性分析。目前,在电子CAD领域,Altium公司在EDA软件产品的推陈出新方面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2006年年初,Altium公司正式推出一套新式电子电路设计软件平台——Altium Designer 6。该软件几乎涵盖了EDA的全部功能,更重要的是,对传统电子电路设计软件平台做了大量的改进并完善其操作系统。近年来,该公司多次升级该软件平台,升级的版本Altium Designer Summer 08、10、13和14面世,为用户提供了全方位的设计解决方案,使用户可以轻松进行各种复杂的电子电路设计。我国众多的电子产品设计工作者紧跟时代潮流,把握新技术的发展并从中受益匪浅。2015年年初,Altium公司又推出了Altium Designer15电子设计软件平台。其智能化程度更高,功能更丰富和完善,界面更友好,并且它的实用性、开放性和数据交换性更好。本书以Altium Designer15电子设计软件平台为基础,讲解Altium Designer软件的使用方法。本书以典型的应用实例为主线,主要介绍利用Altium Designer软件中原理图(SCH)设计、印制电路板(PCB)设计方法;以典型电路为例介绍利用Altium Designer软件进行信号完整性分析的操作方法。全书共分13章,其中第1章为Altium Designer软件综述,第2~8章为原理图设计部分,第9~11章为印制电路板设计,第12章为信号完整性分析,第13章为Altium Designer规则。本书以新颖的编排为基础,较全面地介绍了Altium Designer内容,力求帮助读者迅速掌握Altium Designer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技巧。采用了原版的英文界面,对英文菜单命令、对话框和工具栏上的图标等进行同步标注,目的是使读者一目了然,同时也使本书更紧凑。这种编排打破了目前软件操作教程中先英文操作命令、再中文解释的常规。本书结构合理、入门简单、层次清晰、内容详实,并附有习题。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类、电气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及机电一体化类专业的EDA教材,也可作为广大电子产品设计工程技术人员和电子制作爱好者的参考用书。本书由长春工程学院谷树忠、耿晓中和王秀艳老师共同编著。其中,第1、12章由谷树忠执笔;第2~8章由耿晓中执笔;第9~11章和第13章由王秀艳执笔,最后由谷树忠统稿。长春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3级的学生白雪娟、朱苗苗、张慧、冯城、胡泽文、赵子葳、程健、王琪、刘钢、曹昌等参加了本书初稿的验证性使用,并提出了许多意见,在此表示感谢。本书提供配套的免费电子课件,可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www.hxedu.com.cn,注册后免费下载。由于本书作者水平有限,再加上编著时间仓促,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15年9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