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目录
一计数基本原理
JSH01穷举法()
JSH02树形图()
JSH03加法原理()
JSH04最短路线标数法()
JSH05有向图标数()
JSH06分层标数()
JSH07递推法()
JSH08传球法()
JSH09斐波那契数列()
JSH10乘法原理()
二排列组合
JSH11排列()
JSH12组合()
JSH13特殊优先()
JSH14特殊后处理()
JSH15相邻对象捆绑法()
JSH16不相邻对象插空法()
JSH17重复对象的排列()
JSH18相同对象的排列()
JSH19容斥原理,韦恩图()
JSH20正难则反,减法排除()
JSH21部分元素有序的排列()
JSH22新书上架插空法()
JSH23组合法求最短路线()
JSH24阶梯型最短路线()
三几何图形计数
JSH25数线段()
JSH26数直线()
JSH27数角()
JSH28数三角形之基本区域法()
JSH29数三角形之消消乐()
JSH30数三角形之放射图()
JSH31数三角形之相似图()
JSH32数固定面积的三角形()
JSH33数正方形()
JSH34数特殊条件的正方形()
JSH35数矩形()
JSH36数特殊条件的矩形()
JSH37数平行四边形()
JSH38数梯形()
JSH39数长方体()
四染色与特殊排列
JSH40基本区域染色()
JSH41环形区域染色()
JSH42长方体的染色与分割()
JSH43开放型区域分割()
JSH44封闭型区域分割()
JSH45混合型区域分割()
JSH46圆排列与环排列()
JSH47错位排列()
五计数与概率
JSH48古典概率()
JSH49几何概率()
展开
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人提出了“问题教学法”,在教学中设置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失败中探索数学真知,但有些学生耗费了大量时间,却在成功之前就丧失了信心。有人提出了“讲授法”,但这种方法往往被称为“填鸭式”教学,有些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的,一般不会深入思考。有人则提出了“练习法”,通过刷题来提高解题能力,找到题感。这些方法都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学习的具体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合理选用。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是学习之道和传授之道。只有先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阅读,厘清知识点的来龙去脉,然后去做例题,对照解题过程总结经验,慢慢地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这就是“自学阅读法”。
那么问题来啦,学生学习数学,应阅读什么?又应如何阅读?为学生提供一套较好的数学阅读资料,且要兼顾例题和练习,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反复思索这个问题,从知识点入手,从解题方法入手或许是一条捷径。基于此想法,我倾心编写了“奥数经典500例”(精华版)丛书,把初等数学知识按照知识体系和方法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地编写出来。每例都是一个知识点——瑰丽的宝石;每例都是一个“神器”——秒杀的秘诀。为了让学生能掌握各知识点,特设置了“神器溯源”栏目,力争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既知道公式的结构,又知道公式的推导过程;既知道定理,又掌握定理的证明;既知道数学家的贡献,又了解数学家的故事。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各知识点,我把各知识点浓缩提炼成合辙押韵的顺口溜(这里需要声明一下,有人说,顺口溜太多,学生记不住。我只想说,让学生背顺口溜,本身就是不合时宜的,顺口溜是知识点的精华,其作用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各知识点的理解,我针对每个知识点精心编写了例题,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与巩固。为了让学生学有所用,我针对每个知识点由易到难编写了练习题。总之,学生通过认真阅读、学习例题、完成练习,基本能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根据数学的特点,“奥数经典500例”(精华版)丛书分成6册出版,每册一个专题,分别是计算专题、应用题专题、数论专题、几何专题、计数专题、构造论证专题。
由于编写时间紧,难免有错漏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斧正。
陈拓
奥数经典500例答疑群
计数是从数数发展起来的一个数学分支,事物与非零自然数建立一一对应,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
计数的理论基础就是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要弄明白分类计数与分步计数的不同。计数的重点就是排列与组合,它是乘法原理的符号表达,使得计数过程更加简洁。计数对复杂问题一般先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排除不符合的情况,这样的排除有容斥排除、“多变一”的除法排除、“多变零”的减法排除等。
在理解计数原理后,人们总结了许多计数方法,例如:树形图、标数法、传球法、捆绑法、隔板法、递推法、归纳法等,这些方法为计数提供了一定的技巧或工具。
寻找计数的规律是计数的难点,计数的规律可总结为几个数列规律,主要有卡特兰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在计数专题中,共涉及49个知识点,从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入手,重点介绍了排列、组合,接着是这些知识在几何图形计数中的运用,最后是计数与概率问题。
在编写计数专题时,采用了顺口溜总结知识要点,例如:在知识点“排列”的“要点说明”中,“既选又排还有序,排列要点就这句。排列一点不神秘,乘法原理来标记。连续自然连乘起,最大就在下标里。因数个数上标记,递增递减都可以。字母大写要明白,原来是P现是A”,通过简短总结,弄清排列的本质和符号不同部分的作用,便于学生掌握和运用。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收到罗天石、杨莹、杨永东、何希敏、郭立法、陶源、石荣才、刘春芳等老师的修改建议,张大可老师在百忙之中审读了全稿,他们对本书的顺利出版作出了很大贡献,在此顺致谢意!
由于计数问题深奥莫测、灵活多变,加之编写仓促,错谬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陈拓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