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信教育资源网
人工智能通识导论——零基础入门与大模型初探
丛   书   名: 新型工业化·人工智能高质量人才培养系列
作   译   者:胡臻龙 出 版 日 期:2025-07-01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维   护   人:刘瑀 
书   代   号:G0508630 I S B N:9787121508639

编辑推荐:

特色一:零基础友好设计,知识体系循序渐进专为初学者打造,从人工智能发展史到核心原理层层递进,结合生活化案例与实操练习,轻松跨越技术门槛。特色二:紧贴技术前沿,强化实战能力培养详解大模型提示工程与智能体开发,覆盖DeepSeek、智谱清言、扣子、讯飞星火等主流平台实操案例,帮助读者掌握AIGC应用核心技能。特色三:覆盖应用与伦理,多维视角解析AI横跨医疗、教育、媒体、政法、财务等应用场景,深度探讨数据隐私、算法偏见等伦理议题,构建技术与社会平衡的认知框架。
定价 59.0
您的专属联系人更多
关注 评论(2) 分享
配套资源 图书内容 样章/电子教材 图书评价
  • 配 套 资 源

    本书资源

    会员上传本书资源

  • 图 书 内 容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普及人工智能知识,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助力零基础大学生全面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多领域应用及其伦理与安全问题,深入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核心技术及原理,掌握大模型提示工程的核心技巧,并初步了解智能体的设计理念与开发流程。本书内容全面,共7章。第1章为初识人工智能,系统阐述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历程;第2章深入探讨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涵盖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第3章详细介绍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人脸识别技术、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及智能语音技术等;第4章聚焦大模型技术与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实操部分涉及大模型提示工程等;第5章着重讲解智能体,涵盖其原理及制作实例;第6章介绍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媒体、政法、财务等领域的实际应用;第7章深入剖析人工智能的伦理与安全问题,涉及数据隐私、算法偏见、责任归属、就业冲击、安全失控等方面,并探讨这些问题的成因及其深远影响。本书为教师提供配套教学大纲、教学课件、微课视频、习题解答等资源,教师可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www.hxedu.com.cn)注册后免费下载。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各专业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教材,面向零基础学生,同时也适合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

    图书详情

    ISBN:9787121508639
    开 本:16(185*260)
    页 数:208
    字 数:333

    本书目录

    第1章  初识人工智能:新时代的开启	1
    1.1  人工智能重新定义我们的未来	1
    1.1.1  技术革新:从工具到伙伴	2
    1.1.2  产业变革:效率革命与职业重构	3
    1.1.3  社会形态:从城市到教育	4
    1.1.4  人类认知:突破生物极限	5
    1.1.5  全球格局:权力与风险再分配	7
    1.1.6  未来展望:共生还是失控	7
    1.2  人工智能发展的三次浪潮及发展趋势	8
    1.2.1  第一次浪潮:符号主义的局限	8
    1.2.2  第二次浪潮:统计学习与大数据崛起	11
    1.2.3  第三次浪潮:深度学习与通用智能探索	13
    1.2.4  三次浪潮的对比与启示	15
    1.2.5  未来展望:通用人工智能的探索	15
    1.2.6  思考题	16
    第2章  人工智能的基石:核心技术概览	17
    2.1  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石	17
    2.1.1  数据:人工智能的燃料	18
    2.1.2  算法:人工智能的大脑	18
    2.1.3  算力:人工智能的动力源泉	19
    2.1.4  伦理与法律框架:人工智能的道德指南针	20
    2.2  机器学习的启蒙之路	21
    2.2.1  机器学习概述	21
    2.2.2  模型估计基础	22
    2.2.3  监督学习	23
    2.2.4  无监督学习	25
    2.3  深度学习的面纱揭秘	26
    2.3.1  深度学习概述	26
    2.3.2  深度学习的基础	28
    2.4  深度学习的发展现状	30
    2.4.1  卷积神经网络	30
    2.4.2  循环神经网络	32
    2.4.3  长短期记忆网络	33
    2.4.4  Transformer网络	34
    2.4.5  深度学习的应用	36
    2.4.6  深度学习的挑战与未来	36
    2.4.7  思考题	37
    第3章  人工智能的探究:主要研究领域	38
    3.1  计算机视觉:感知世界的窗口	38
    3.1.1  计算机视觉的定义与基本任务	39
    3.1.2  计算机视觉的工作原理	39
    3.1.3  计算机视觉的应用领域	40
    3.1.4  计算机视觉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	41
    3.2  人脸识别技术:解锁身份的新维度	42
    3.2.1  人脸识别技术的定义与原理	42
    3.2.2  人脸识别技术的优势	43
    3.2.3  人脸识别技术的挑战	43
    3.2.4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	44
    3.2.5  人脸识别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45
    3.3  知识图谱:编织智慧的知识互联网络	46
    3.3.1  知识图谱的定义与特点	47
    3.3.2  知识图谱的构建过程	47
    3.3.3  知识图谱的应用领域	47
    3.3.4  知识图谱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	48
    3.4  自然语言处理:人机交互的语言桥梁	49
    3.4.1  自然语言处理的定义与目标	49
    3.4.2  自然语言处理的关键技术	50
    3.4.3  自然语言处理的应用领域	50
    3.4.4  自然语言处理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	51
    3.5  智能语音技术:让机器听懂世界的声音	52
    3.5.1  智能语音技术的定义与原理	52
    3.5.2  智能语音技术的应用场景	52
    3.5.3  智能语音技术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	53
    3.6  思考题	54
    第4章  人工智能的新篇章:大模型技术与AIGC	55
    4.1  大模型:构建认知世界的宏伟蓝图	55
    4.1.1  大模型:人工智能的新高度	56
    4.1.2  大模型的定义与特性	59
    4.1.3  大模型的发展历程	59
    4.1.4  理论奠基:早期探索的微光	60
    4.1.5  成长契机:算力与数据的双轮驱动	61
    4.1.6  关键飞跃:Transformer 架构的破晓	61
    4.1.7  大模型的工作原理	61
    4.1.8  解密大模型的核心技术	62
    4.2  AIGC:开启内容创作新时代	64
    4.2.1  AIGC的定义与发展背景	64
    4.2.2  AIGC与大模型的关系	65
    4.2.3  AIGC的技术特点	66
    4.2.4  AIGC产业图谱及应用案例	66
    4.3  大模型使用技巧:掌握认知工具的指南	68
    4.3.1  提示工程简介	68
    4.3.2  编写提示词的原则、策略和技巧	72
    4.3.3  提示词参考示例	77
    4.3.4  将复杂任务分解成子任务	82
    4.3.5  采用系统的提示词框架	83
    4.3.6  用结构化方式进行提示	86
    4.4  大模型辅助文献阅读	88
    4.5  大模型辅助编程	90
    4.6  大模型辅助数据分析	93
    4.6.1  使用DeepSeek进行数据分析案例	93
    4.6.2  使用智谱清言进行数据分析案例	99
    4.7  思考题	102
    第5章  智能体:创建个性化的领域分身	104
    5.1  智能体及其发展史	104
    5.1.1  Agent定义	104
    5.1.2  AI Agent定义	105
    5.1.3  智能体发展史	105
    5.2  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体	107
    5.2.1  大脑模块	107
    5.2.2  感知模块	108
    5.2.3  行动模块	109
    5.3  主流平台实现智能体的范式	110
    5.3.1  大模型:智能体的大脑	111
    5.3.2  工具:智能体的四肢	111
    5.3.3  知识:辅助大脑进行工作	111
    5.3.4  其他:增强智能体的功能	111
    5.4  智谱清言智能体平台	112
    5.4.1  平台介绍及智能体配置	112
    5.4.2  智谱清言智能体实践:创建一个提示词优化工程师	115
    5.4.3  智谱清言智能体实践:创建一个文献阅读智能体	119
    5.5  扣子智能体平台	121
    5.5.1  平台的功能与优势	121
    5.5.2  扣子智能体实践:创建一个天气预报智能体	122
    5.5.3  扣子智能体工作流	126
    5.5.4  扣子智能体工作流实践:AI资讯早知道	129
    5.5.5  特殊的工作流——图像流	132
    5.5.6  扣子智能体工作流实践:抠图大师智能体	135
    5.5.7  扣子智能体实践:根据书籍名自动生成推荐文案	136
    5.5.8  扣子多智能体实践	145
    5.6  讯飞星火平台	150
    5.6.1  一句话创建智能体	150
    5.6.2  讯飞星火智能体实践:小红书爆款服装推荐	152
    5.6.3  讯飞星火基于本地知识库的多智能体实践:校园助手	158
    5.7  思考题	169
    第6章  创新无限: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应用	170
    6.1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170
    6.1.1  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人工智能应用案例	170
    6.1.2  疾病预测与风险评估中的人工智能应用案例	171
    6.1.3  医疗辅助决策中的人工智能应用案例	171
    6.1.4  智能医疗设备中的人工智能应用案例	172
    6.2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172
    6.2.1  个性化学习平台	172
    6.2.2  智能辅导工具	173
    6.2.3  自动化评估系统	173
    6.2.4  教育资源管理	174
    6.3  人工智能在媒体领域的应用	175
    6.3.1  新闻写作与编辑	176
    6.3.2  内容推荐与个性化服务	176
    6.3.3  视频制作与编辑	176
    6.3.4  社交媒体管理与营销	177
    6.4  人工智能在政法领域的应用	177
    6.4.1  执法辅助	177
    6.4.2  司法审判	179
    6.4.3  犯罪预防	179
    6.4.4  法律服务	180
    6.5  人工智能在财务领域的应用	180
    6.5.1  财务数据处理与分析	180
    6.5.2  预算编制与成本控制	181
    6.5.3  风险管理与审计监督	181
    6.6  思考题	182
    第7章  人工智能之伦理与安全:守护智能的未来	183
    7.1  人工智能之伦理问题:技术与人性的碰撞	184
    7.1.1  数据隐私:数字化时代的“透明人”危机	184
    7.1.2  算法偏见:代码中的“隐形歧视链”	184
    7.1.3  责任归属:自动驾驶的“电车难题”困境	185
    7.1.4  就业冲击:人与机器的“技能鸿沟”	186
    7.1.5  安全失控:通用智能的“黑天鹅”风险	186
    7.1.6  应对路径:构建“三方共治”框架	187
    7.2  人工智能安全问题:技术进步背后的暗涌危机	187
    7.2.1  数据安全:数字世界的“蚁穴效应”	187
    7.2.2  算法安全:智能系统的“阿喀琉斯之踵”	188
    7.2.3  系统安全:智能体的“失控阈值”	189
    7.2.4  应用安全:垂直领域的“蝴蝶效应”	189
    7.2.5  认知安全:智能时代的“思想战争”	190
    7.2.6  生存安全:通用智能的“奇点威胁”	191
    7.2.7  防御体系:构建AI安全的“免疫系统”	191
    7.2.8  小结	192
    7.3  人工智能安全相关立法情况	192
    7.3.1  欧盟正式提出《人工智能法案》	192
    7.3.2  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	193
    7.4  思考题	193
    参考文献	194
    
    
    展开

    前     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2025年以来,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接连取得重大突破:国产大模型DeepSeek凭借开源模式和成本优势迅速斩获3000万日活用户,引发数百家企业投身智能化变革;首个自研万卡集群成功点亮标志着超大规模并行计算能力跃升。此外,国内众多高校已开设或计划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以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本书面向本科、高职高专各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人工智能通识”开发,定位在通识教育层面,旨在让零基础的学生对人工智能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核心技术理论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大模型与智能体的初步应用,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核心课程打下基础。
    本书具有以下特色。
    1.双轮驱动与多元融合:破解课程思政“两张皮”难题的教学目标重构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在“三全育人”格局下审视当前本专科院校课程思政实施现状,需以教学目标体系重构为突破口,切实破解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两张皮”难题。
    本书基于“双主体协同?多维度融通”理念,构建以核心技能培养与价值观塑造为双轮驱动的教学目标体系:一方面聚焦产业前沿技术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强化家国情怀与科技伦理教育,二者互为支撑形成育人合力,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智能时代的学习范式转型与科技报国使命担当。
    2.五维螺旋式探究体系重构教学内容——破解传统教材认知梯度失衡难题
    针对“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知识密度大、抽象性强的特点,基于认知负荷理论构建“五维螺旋式”探究体系:
    ① 解构基础理论(认知起点):梳理核心概念,构建知识框架;
    ② 解码核心技术(能力进阶):解开深度学习等技术的神秘面纱,贯通工程实践路径;
    ③ 迭代实践验证(技能内化):设置大模型和智能体实践项目;
    ④ 对接产业应用(价值延伸):了解智慧医疗(如AI辅助诊断)、智能制造(数字孪生系统)等行业案例,建立技术原理与产业场景的映射关系;
    ⑤ 前瞻发展伦理(思维升华):通过自动驾驶“电车难题”推演等思辨活动,构建包含技术可控性评估、科技向善准则的认知图谱。
    该体系通过“理论解构→技术解码→实践验证→应用迁移→伦理反思”的认知闭环,使教材难度曲线与学生学习曲线形成动态适配。
    3.国产大模型与智能体双轮驱动实践体系——构建本土化AI教学新范式
    聚焦国产大模型与智能体技术生态,依托扣子、讯飞星火、智谱清言等核心平台,构建“开发→调优→部署”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① 产业级项目设计:开发基于大模型的行业微调实战(如金融领域智能投顾对话系统优化)、智能体开发任务(如多模态客服机器人构建),每个项目均设置技术攻坚与伦理审查双重目标;
    ② 全链路开发实践:搭建智谱清言、扣子智能体编排系统,通过提示词优化(思维链构建)、工具增强开发(RAG知识库接入)等核心实验模块,形成“基座选型→领域适配→系统集成”的进阶路径。
    本书紧跟时代发展,取材新颖、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融入思政元素,有大量翔实的大模型和智能体的应用案例可供实践,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本书结合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已出版的教材,吸收了它们的许多优点和精华。同时,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的技术与案例支持,在此向所有企业表示感谢。
    本书共7章,胡臻龙负责所有章节的编写,胡建华参与了第4章的编写,李钊参与了第5章的编写,沈文波、胡礼远参与了第3章的编写。本书由彭飞、翟小瑞进行校对。本书得到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专项课题(课题编号:2025-AFCEC-226)、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课题编号:202102092019)资助,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学识水平和能力有限,尽管做了很大努力,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不妥甚至错误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联系邮箱:huzzll@163.com。
    
    编  者
    2025年5月
    
    展开

    作者简介

    胡臻龙,男,博士,教授,高级软件工程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访问学者,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计算机专业负责人,绍兴市科技指导员,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论文审稿人。研究方向: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大数据。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8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6篇;出版专著3部,参编教材2本。拥有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8个。曾获得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浙江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浙江省教育技术三等奖,绍兴市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 样 章 试 读
  • 图 书 评 价 我要评论
华信教育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