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项目一 多旋翼无人机组装调试 1
任务1 多旋翼无人机飞行平台组装调试 1
任务2 多旋翼无人机动力系统组装调试 14
任务3 多旋翼无人机通信链路系统组装调试 39
任务4 多旋翼无人机飞控系统组装调试 49
任务5 多旋翼无人机子系统联合调试 69
任务6 多旋翼无人机任务载荷组装调试 82
任务7 多旋翼无人机飞行测试与故障检测 94
任务8 多旋翼无人机闭源飞控组装调试 105
任务9 多旋翼无人机维护保养 129
习题 139
项目二 固定翼无人机组装调试 142
任务1 固定翼无人机组装 142
任务2 固定翼无人机调试 152
任务3 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组装调试 161
习题 174
项目三 无人直升机组装调试 177
任务1 编制无人直升机组装流程单 177
任务2 编制无人直升机调试流程单 186
习题 199
参考文献 202
配套工作页
展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件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教材建设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载体作用,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校企优势互补的作用,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与评估院组织一线专业骨干教师、企业技术专家、职业技能等级鉴定部门相关人员,编写了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系列教材。
“无人机组装与调试”是职业院校无人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无人机组装与调试“1+X”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和无人机装调检修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所要求的核心素养、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本书按照“遵循标准、突出技能、降低难度、鼓励创新”的教材编写原则,结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针对性、实用性、兴趣性、简洁性上下功夫,形成了本书的特色和亮点。
(1)组建校企融合编写团队。由院校专业带头人和企业技术专家组成教材编写团队,充分发挥院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各自的优势,教师执笔,技术专家指导,合理分工,各展所长。
(2)体例与呈现形式新颖。本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载体,以技能提升为目标”的编写理念,整体采用“项目-任务”的编写体例,每个任务按照任务导入、任务分析、知识教学、任务实施、快速测试、任务总结、强化提升7部分展开教学。通过任务导入创建真实的工作场景,通过任务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精神,开展多维度、全过程综合评价,全方位关注学生成长。
(3)有机衔接中高职。本书以无人机的组装与调试为主线,围绕多旋翼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展开教学。为做好中高职衔接,在重点讲解多旋翼无人机组装与调试相关技能的同时,介绍了固定翼无人机与无人直升机的重点知识与技能。
(4)“岗课赛证”融通。本书聚焦真实岗位,融入技能竞赛内容,统筹多种证书的考核要点,以适应工作岗位为最终目标,以理实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为载体,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推进“课证”融通,以“赛证”促学、促教、促改,为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多渠道螺旋式的提升通道。
(5)配套教学资源丰富。本书配备了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课件、微课、动画、习题等。使用本书时,学生可以扫描二维码预习课程内容,对于实操环节的重难点部分也可通过二维码进行突破。教师可通过下载课件等教学资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进行教学设计。
(6)多元评价与课程思政。本书特别设置了工作页部分,包括任务实施检查单、任务实施评价表、任务综合评价表。在教学过程中,任务实施检查单可作为课前准备环节的重要部分,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职业素养;任务实施评价表主要适配任务实施过程中的步骤与环节;任务综合评价表采用多元评价模式,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合理安排评价模式。本书除在知识教学部分融入思政元素外,在强化提升部分,教师可通过问题中的案例去引导和启发学生,将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课后的探究学习中。
本书计划学时数为64学时,参考学时分配如下,各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项目 任务 参考学时
项目一 多旋翼无人机组装调试 任务1 多旋翼无人机飞行平台组装调试 4
任务2 多旋翼无人机动力系统组装调试 8
任务3 多旋翼无人机通信链路系统组装调试 4
任务4 多旋翼无人机飞控系统组装调试 6
任务5 多旋翼无人机子系统联合调试 6
任务6 多旋翼无人机任务载荷组装调试 4
任务7 多旋翼无人机飞行测试与故障检测 4
任务8 多旋翼无人机闭源飞控组装调试 4
任务9 多旋翼无人机维护保养 4
项目二 固定翼无人机组装调试 任务1 固定翼无人机组装 4
任务2 固定翼无人机调试 4
任务3 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组装调试 6
项目三 无人直升机组装调试 任务1 编制无人直升机组装流程单 3
任务2 编制无人直升机调试流程单 3
本书由牛红国、章远驰担任主编,周小明、史佳龙、魏富德担任副主编。项目一由郑州市经济贸易学校章远驰编写;项目二由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周小明编写;项目三由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魏富德编写。工作页由牛红国、章远驰、周小明、史佳龙、魏富德、张欣悦共同编写。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天翼智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中睿智飞科技有限公司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基础资料与有益建议。同时,感谢杨铎、邓登登、邵靖宇、宋建堂等专家和学者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本书的内容和体例提出的建议,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经验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展开